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人员 >> 学术带头人

学术带头人
2021年11月24日    来源:本站

妈祖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简介:

王震中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学部委员、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  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陈支平  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国平  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瑞国  福建省妈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黄海德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永锋 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孟建煌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华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刘福铸  莆田学院学报主编、教授

林明太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华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

林  震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教授、亚洲历史和政治协会理事

黄秀琳  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

黄少强  莆田学院 研究员

蔡泰山  台湾创新科技学院副校长、台湾世界妈祖文化研究暨文献中心 教授 

陈祖芬 莆田学院教授、科研处副处长 

张恒忠  中台科技大学教授台湾民俗文物馆馆长

王震中 教授,男,1957年2月出生,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学部委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出版了《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该书1997年12月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专著奖”和“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该书2000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历史所优秀成果奖)、《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的形成》。发表了《论商代复合制国家结构》、《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商族的起源及其早期迁徙》、《甲骨文亳邑新探》、《先商的文化与年代》、《先商社会形态的演进》、《商代王都的“社”与“左祖右社”之管见》、《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起源中的几个问题》、《早商王都研究》等90余篇学术论文。

孙晓 研究员,男,1963年9月出生,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负责国务院重点文化工程《域外汉籍珍本文库》、中国社科院重点项目《两汉经学佚籍的整理与研究》,出版了《中国婚姻小史》、《心斋问学集》、《两汉社会与经学》、《羊角历史文化从书》(30种)、《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丛书》(5种)、《掌故大辞典》等专著,发表了《论两汉诗学》、《秦汉户籍制度考述》、《清汉人口分布与人口统计》、《史学改革刍议二篇》、《孝的观念与汉代家庭》、《孝的观念与汉代政治秩序》、《孝的观念在汉代理论流变》发表于《孔子研究》等学术论文。

陈支平 教授,男,1952年11月出生,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教委首批全国52位“人文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专家”称号。2007年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称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厦门大学人文与艺术学部主任委员、国学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漳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以及日本国立大阪大学文学部、台湾暨南大学历史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莆田学院特聘教授。科研成果显著,承担省部级以上多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主要专著有:《清代赋役制度演变新探》、《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三等奖)、《明史新编》(获1995年国家教委第一届社会科学二等奖)、《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福建宗教史》、《基督教与福建民间社会》、《福建族谱》、《客家源流新论》、《民间文书与明清赋以史研究》、《历史学的困惑》、《透视中国东南》等,主编大型丛书《台湾文献汇刊》100册及《闽台民间族谱汇编》、《福建民间文书》等。

林国平 教授,男,1956年8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福建省五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研究闽台区域文化和福建地方史,专著《林兆恩与三一教》被称为三一教研究的经典著作,专著《福建民间信仰》、《闽台民间信仰源流》等为闽台民间信仰研究的开创性之作,主编《闽台区域文化研究》、《福建移民史》、《文化台湾》等在闽台地方史、文化史研究上独树一帜。承担多项国家、教育部、省社科规划项目。在《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有10项论著分别获教育部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1999年被评为省高等院校优秀中青年教师骨干、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2002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011年7月,被评为省教学名师。

黄瑞国 教授,男,1953年1月出生,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院长,福建省妈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常委副主任。主编《妈祖学概论》、《妈祖健身舞功操》二本著作,并独撰或与他人合作发表四篇论文。其主编的〈妈祖学概论〉是妈祖文化研究中的首部比较综合性、系统性研究的著作,提出妈祖文化、妈祖学等概念,并提出要把妈祖文化进行理论化、学科化、时代化,为现代社会经济服务。本人所提出的妈祖民俗体育是首次提出的概念,并进入福建省政府文件(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1]19),同时以妈祖民俗体育概念申报成功的有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省社科规划、省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市科技局及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课题。

黄海德 教授,男,1953年9月出生,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教授、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香港能仁书院院长,主编《道教研究》、《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道学文化丛书》等;著有《老子道德经经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合著)、《道教神仙谱系》、《中华道教宝典》、《道家思想史纲》(合著)、《道教大词典》(合编)、《简明道教词典》(合编)、《廖平学术论著选集》(合编)、《宗教与文化》(合编)等书。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宗教研究》、上海《学术月刊》、《社会科学研究》、《宗教学研究》、《东南学术》、台湾《中华大道》、《中华文化论坛》等杂志发表《论老子之道》、《论唐代道教文化的主要特征》、《现代新儒家与传统道家哲学》、《论杨朱学派及其与先秦诸子的关系》、《道教与宋代理学》(合撰)、《伦敦不列颠博物院藏敦煌S·二O六O写卷研究》、《〈汉巴郡太守樊府君碑〉疏证 》、《试论我国现阶段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征》、《李荣其人及其〈老子注〉研究》、《西华法师成玄英之道家重玄思想探论》、《道家、道教与道学》、《香港道教的历史与现状》、《台湾道教的历史与现状》、《从道家文化的历史形态看当代新道家的学术定位及其相关问题》、《试论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内涵及其历史衍变》等学术论文数十篇,曾有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版)、《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近年来主持或参加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项(“中国民间信仰与海外华人道教”,2006年立项,在研课题),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东南亚华侨华人传统宗教及现代转化之研究”等),主持福建泉州与华侨大学课题各一项(“港、澳、台道教文化研究”等)。其学术成果先后获国家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哲学史学会奖等共8项。

孟建煌 教授,男, 1963年11月出生,博士,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华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编《妈祖文化传播导论》、《妈祖文化研究论丛Ⅲ》,副主编《妈祖学概论》、《妈祖文化研究论丛Ⅰ》;在光明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连接海峡两岸的文化桥梁和纽带》、《还原妈祖的真实形象》、《论妈祖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方向》、《妈祖传记比较研究》、《从妈祖形象的嬗变看闽台渊源》等论文;主持中央财政项目《打造世界妈祖研究中心,促进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等多个项目;先后获莆田市第三、四、五届社科优秀成果奖。

刘福铸 教授,男,1957年7月出生,莆田学院学报主编,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妈祖文献珍本的搜集、整理与研究》(2014JDZ040)。从1993年开始发表妈祖文化研究文章,迄今已在期刊、报刊发表《元明时代海神天妃画像综考》、《北京的妈祖信仰综考》等妈祖文化研究文章约70篇。主编出版妈祖文化专著5部(《历代妈祖诗咏辑注》、《妈祖文献史料汇编·匾额》、《妈祖文献史料汇编·对联》、《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经忏》、《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籖诗》),参与主编撰稿专著和丛书10多部(《妈祖文献史料汇编·诗词》、《妈祖文献史料汇编·绘画》、《湄洲妈祖志》、《妈祖文化研究论丛》、《妈祖文化旅游研究》、《莆田妈祖宫庙大全》、《妈祖学概论》、《莆田妈祖信俗大观》、《妈祖文化简明读本》、《湄洲祖庙志》、《莆仙戏传统剧目丛书》、《莆田史话》等)。

林明太 教授,男,1971年12月出生,博士,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先后主持了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2014JDZ041)、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 “近30年妈祖文化景观演变特征及其机理研究” (2011B180)和省自然基金项目(W0750006)、省科技重点项目(2008R0057)、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13274S)、省教育厅项目(JA07167S、JB05282)等7个项目,发表了多篇妈祖文化旅游相关学术论文,如:《福建省旅游型海岛水土保持措施研究——以妈祖圣地湄洲岛为例》(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01)(2011年12月获莆田市第六届社会科学奖三等奖)、《福建旅游型海岛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妈祖圣地湄洲岛为例》(生态学杂志,2010.07)、《基于RS与GIS的妈祖文化圣地湄洲岛景观格局优化》(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版,2010.12)、《莆田市宗教旅游开发研究》(莆田学院学报,2002.02)等;负责了《莆田市妈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湄洲岛景观解说词撰写》横向课题,负责了《莆田市 “十二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莆田市滨海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等与妈祖文化旅游相关的规划;出版了与妈祖文化旅游相关的专著《旅游型海岛景观的生态修复与优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05)(2013年12月获莆田市第七届社会科学奖一等奖)。2007年10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新建本科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林震 教授, 男,1971年5月出生,博士,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负责人,亚洲历史和政治协会理事。负责了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项目《海峡两岸公共管理模式比较研究:变革和制度创新》(2008F3091)、福建省教育厅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闽台民间妈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JA08160S)。出版了译著《东亚史》(作者:(美国)罗兹·墨菲(Rhoads Murphey),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06)和专著《东亚政治发展比较研究》(九州出版社,2011.12),发表了《多角度审视两岸关系新局面:海外观点及启示》、《论台湾妈祖信仰特点及与祖国统一大业的关系》、《妈祖文化在两岸》等论文。

黄秀琳 教授,女,1971年6月出生,莆田学院管理学院旅游系主任,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先后主持多项课题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妈祖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研究”(2011J01274);福建省教育厅A类重点课题“莆田传统手工艺与妈祖信俗旅游商品的对接与开发策略研究(JA1218S)”;福建省教育厅A类一般课题“基于循环经济的福建低碳旅游培育与运作研究”(JA10242S);主持省教育厅课题“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出版了专著1部《妈祖文化与旅游》,发表了16篇妈祖文化旅游相关学术论文,其中发表在国家权威刊物上2篇,CSSCI或CSCD刊物上4篇,其他学报级刊物10篇。2007年被评为“莆田学院首届师德之星”和莆田学院“第二届教学优秀中青年教师”,2009年4月被授予“莆田学院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获“北楼勤奋敬业青年教师奖”,2013年6月获得校级“优秀专业负责人”称号。

黄少强 研究员,男,1965年11月出生,莆田学院设备处处长,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理事。主持了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妈祖与海洋文化研究》(2014JDZ042),发表了《妈祖与中华海洋文化关系的研究》、《妈祖信仰与宋、元、明、清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研究》、《妈祖对河海漕运商贸发展影响的研究》、《关于发展莆田市妈祖民俗旅游的探讨》、《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理论的海峡两岸妈祖文化旅游合作研究》等学术论文,参与出版专著《妈祖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3年8月),负责第十五章“妈祖与海洋文化”章节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