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莆田学院杨旻蔚副教授与福建省著名作曲家卢荣昱老师联袂打造的新作品《晏海和鸣》已完成最后的制作与录音工作,现正筹备下一步的正式推出工作。这部作品的创作素材基于团队对明代弘治十六年(1503)兴化府官祭古谱的科研挖掘,以弘扬中华“大同”精神的传统妈祖文化为作品核心。在艺术呈现形式上,除力邀莆仙文枕琴、八角琴等莆仙民间特色乐器演奏大师加盟外,还有幸邀请到国际首席爱乐乐团(北京弦乐团Strings)及李朋老师(北京弦乐监制Strings Conductor)共同进行作品的演奏与录音工作。
晏海和鸣
作品成员简介

卢荣昱,《晏海和鸣》作品曲作者,福建省歌舞剧院创作中心主任,福建大剧院董事长,国家一级作曲。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主要作品:舞剧《望海》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剧《松毛岭之恋》文旅部民族歌剧传承工程重点剧目,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舞剧《情逝》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音乐剧《茶道》2019年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音乐剧《高高威宁》入选中宣部春雨工程项目;音乐剧《江山多娇》福建省艺术节金奖剧目;音乐剧《瞿秋白》福建省艺术节金奖剧目;音乐剧《渔童》获中国戏剧文化奖、金狮奖;音乐剧《麻达历险记》获中国话剧儿童剧优秀剧目奖;音乐剧《畲嫂》、歌舞剧《海歌山魂凤凰情》全国少数民族会演剧目金奖、作曲金奖;其他作品还包括音乐剧《茉莉》、《奢香》、《风展红旗如画》、《磅礴乌蒙》等。

杨旻蔚,《晏海和鸣》作品词作者。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长期致力于妈祖音乐的科研工作,在核心期刊发表《妈祖官祭八音考略》、《古代海上“中国声音”——妈祖海祭鼓吹音乐探究》等学术论文,其中论文《妈祖官祭八音考略》获得第十四届福建省社科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先后主持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妈祖海祭音乐田野采集及其活态传承研究”(FJ2019JDZ045)、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项目“妈祖鼓吹图像音乐研究”(JAS180435)等课题,撰写专著《妈祖海祭音乐采集及其活态传承研究》;并积极投入妈祖音乐的相关创作工作,先后完成音乐剧《海丝之魂》、《钟声》、舞台剧《木兰志》等作品的剧本创作及声乐作品集《新话兴话》(词作者)。

黄福安,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文枕琴(轧筝)演奏家、作曲家、乐器改革者、文枕琴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著有《文枕琴演奏法》,对文枕琴(轧筝)艺术,历经四十余载潜心专研,在乐器的改良基础上融入了多种乐器演奏技巧,让这一古乐焕发新生。其创作表演的文枕琴作品多次获全国、省音乐大奖、多次上央视和全国重大文艺演出、多次出访多国及港澳台地区艺术交流,备受关注,深受好评

杨丽萍,青年八角琴演奏家。2013年进莆仙戏剧院有限公司担任莆仙戏剧院乐队琵琶、三弦演奏。其后随吴开正老师学习八角琴独特的“三、五、七”等极具莆仙地方特色的传统技法,参与许多国家级的演出,如2016年央视新年戏曲晚会、2021年南京参评梅花奖演出,均以极具浓郁莆仙地方风格的八角琴演奏而倍受其他剧种的同行关注。
据悉,本作品获得2023年度福建省文艺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并计划实施两个后续推广计划。一是立足于“生活妈祖”概念,邀请名家对此份古谱进行莆仙“十音八乐”乐谱创作,让这份古谱能够扎根民间社区,在人们的生活里重新焕发艺术生机。二是立足“智慧妈祖”的概念,计划建立5d全息明代妈祖祭礼文化VR体验厅,运用科技技术保护、传承与展示莆田地标性文化——妈祖文化,充分挖掘与利用其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续守正之美,做“有源”传播。
本文源自:莆田学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