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祖文化研究院研究人员调研现场
7月16日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组织的妈祖宫庙田野调查活动在莆田市平海天后宫拉开序幕。平海天后宫管理人员先带领研究院老师参观了整座宫庙,并着重介绍了平海天后宫的师泉井、龙陛,以及一百零八柱的独特建筑结构。平海天后宫因其独特的历史传说故事而同时供奉着五尊妈祖神像。当地的敬仰群体每逢初一、十五都会来宫庙进香祈福。每年农历三月妈祖诞辰、九月妈祖升天的日子里也会举办较为隆重的祭典活动。
在访谈环节,宫庙管理人员向研究院老师重点介绍了目前宫庙管理的困境。作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平海天后宫与普通天后宫庙的定位和管理方式均有不同。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而言,宫庙文物的保护工作是首位的,且宫庙必须依托政府设立的相关机构或者派出的行政人员进行管理。根据宫庙管理人员介绍,大概3年前,平海天后宫的负责人也改为由政府相关机构派出的人员担任。作为老一辈的宫庙管理人员,他们认为宫庙的发展、香火的兴盛、宫庙的庙际往来、宫庙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则是很重要的工作。参加田野调查的研究人员表示,妈祖宫庙的田野调查工作正是为了了解地方宫庙的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宫庙对社区、信众的影响等。关于平海天后宫的更加具体、全面而真实的情况的了解,还有待于未来多次、更深入的田野考察活动的补充与完善。
平海天后宫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大门、内庭、两廊和大殿组成,布局保持宋代“工”字布局。因为遗留自宋代的宫庙建筑布局,以及因清代宫庙前的枯井给水予施琅的部队,助佑施琅收复台湾而闻名的师泉井、龙陛,以及《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的两块古石碑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撰稿 林连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