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动态 >> 正文

“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2014-11-27    来源:本站

11月26日上午,福建省社会科学界2014年学术年会分论坛——“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研讨会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以及我校联合主办。仪式上,省社科联授予我校“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牌匾。

省社科联秘书长林兵武,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杨际岚,新加坡南洋孔教会董事兼国家孝道推动委员会主席李龙,汶莱中华文艺联合会、汶莱华文作家协会主席孙德安,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会长袁勇麟,我校校长李永苍、纪委书记姚志平、副校长曾文华,我校妈祖文化研究院院长黄瑞国,以及海峡两岸知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纪委书记姚志平主持。

林兵武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文化承载着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历史记忆,是国家之根、民族之魂。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无形的意识,深刻影响有形的现实、有形的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妈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期孕育的产物,同时又以自身发展和影响,对丰富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独特作用。妈祖文化所蕴含的护国庇民的爱国爱民精神,和谐包容的大善大爱精神,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并日益走向世界,其价值和功用越来越突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使妈祖文化具有长久不衰的持久生命力。人们常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的传承。”同样,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文学在发展。华文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创新发展,吸收了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全球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绽放的奇葩,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美好前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全球范围内的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为华文文学的创作与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本次论坛以“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为主题,将从文化与文学的视角深入探讨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的文本与历史、理论与创作,以及如何参与建设“海洋强国”等论题,富有时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李永苍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概况。他说,莆田学院作为妈祖故乡的一所本科大学,高度重视妈祖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工作,自成立伊始就组建妈祖文化研究机构,整合力量开展妈祖文化研究,努力服务莆田市妈祖文化建设及其相关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自主开发了全国最大的妈祖文化专题资料数据库,先后获批成立全国台联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习交流基地、国家体育总局妈祖民俗体育文化研究基地、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多个研究机构,成为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会的挂靠单位和会长单位,并与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莆田市委宣传部、莆田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台湾中台科技大学等开展了妈祖文化研究基地共建;“妈祖文化传播与资源开发研究创新团队”被评为省级创新团队。学校还与台湾新港奉天宫世界妈祖文化研究暨文献中心、贤良港天后祖祠联合创办了《妈祖学刊》,积极承办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主办了两届“海峡两岸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并承担了湄洲祖庙春秋两季的妈祖祭典表演等,努力为莆田市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作贡献。

杨际岚在致辞中说,海洋文化是中国现代性产生的契机,是文明转型的趋势。人类与海洋相处、相识、相知、相依,海洋书写为华文文学创作开拓了无比宽阔的天地。海洋视野,归根结底是现代视野和世界视野。“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与华文文学”研讨会,从一个侧面契合“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规划,“互联互通”事业的战略方针。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筹办期间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共征集了海内外 多位专家学者撰写的相关论文。这些论文主题多样,质量高,对于推动妈祖文化交流、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提升妈祖文化的理论化、学科化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大会分四个分论题:中华文化传承与两岸文化交流、海洋视野中的华文文学、海洋视野中的妈祖文化、妈祖与施琅。会议期间,来自新加坡、泰国、文莱、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以及内地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海洋视野中的华文文学、台湾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文化历史责任、妈祖文化与民间信仰、妈祖海巡的意义等踊跃发言,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

黄瑞国从四个分论题入手对本届研讨会作了综述。他说,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离不开两岸文化的交流,也是两岸文化界同仁的共同使命,与会专家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中华文化传承与两岸文化交流相关问题。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蒋忠益认为,台湾海洋小说除描写台湾人文民情风俗外,也蕴育医学、生物、生态、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及中外海洋历史地理等许多海洋知识。同时指出,鉴于地理条件优势及创作人才涌现,未来台湾一定可以产出丰富且优秀的海洋小说作品,并在世界小说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华文文学饱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价值观,以及丰富的内涵与多样的表现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精华,对此,海内外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独到见解。新加坡李龙探讨了民间信仰对华文文学的启发作用,指出民间信仰的形成具有自发性、地方性、偶然性和分散性等特征,认为民间信仰写入文学作品大大地加强了华人社会中民间信仰的传扬及传承。妈祖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的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构成了璀璨的妈祖文化,她是中华文化宝藏中的瑰宝,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安焕然指出,妈祖信仰是超越地域、族籍的海洋和平文化,海外妈祖信仰传播既有其“在地化”,亦保有祖籍地神缘,又有其跨境神缘的交流,体现出复杂性、多元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在妈祖与施琅论题中,关于妈祖与施琅两者之间的关系,厦门大学历史系连心豪指出,施琅在清初开海通洋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开放与管理的关系,统一台湾后又奏请加封妈祖,有力推动了妈祖信仰的传播发展。

姚志平在闭幕会上致辞中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即将闭幕,但对妈祖文化、华文文化的研究、交流永不停息,希望全体与会人员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加强交流探讨,相互沟通启发,进一步推动妈祖文化、华文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共同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点。(莆田学院报记者 庄灿虹 见习记者 林煜 李聪敏 黄碧红 郑莉萍 翁祖灿)

上一条:我校召开《妈祖信仰世界传播史》编写启动会 下一条:第二届海峡两岸妈祖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莆田学院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