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演现场 校报记者刘聪 摄

祭祀仪式全景 校报记者刘聪 摄

主祭人在司礼生的陪同下焚帛、焚祝文 校报记者刘聪 摄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同谒妈祖,共享平安”。4月22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是妈祖诞辰1054周年纪念日,在“妈祖故里”湄洲岛上举行甲午年春祭妈祖典礼。当日,湄洲岛妈祖祖庙天后广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众多妈祖信众聚集在此。由我校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仙游校区)参演的519名学子及部分带队老师组成的妈祖祭典表演团参加新版的妈祖祭祀大典表演。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张克辉及妻子纪慧瑜、中国侨联顾问、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林兆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锦贵、我市委书记梁建勇、市长翁玉耀等领导以及我校党委书记陈柴生出席妈祖祭典仪式。
湄洲岛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榜致开幕辞,我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光大发表讲话。市直有关部门领导、海峡两岸妈祖宫庙代表和海内外妈祖信众两万多人相聚湄洲圣地共庆妈祖千秋诞辰。
9点30 分,可容纳2万人的湄洲岛天后宫广场座无虚席。“纪念湄洲岛妈祖诞辰1054周年甲午年春季祭典仪式现在开始,鸣礼炮,鸣钟擂鼓鸣号。”随着出任祭祀大典的通赞——我校音乐学院林赛君的一声宣读,祭祀大典正式开始。由我校体育学院学子组成的仪仗、仪卫队手持兵戈,踢着正步,率先从主席台两侧击锣开道出场。由我校音乐学院学子组成的歌生、乐生,迈着轻盈而矫健的步伐随即入场。基础教育学院学子组成的舞生身着蓝红色服饰,缓缓就位。
迎神曲奏起,司礼生引领着主祭人,众陪祭人登台跪叩就位。在通赞的指引下,奠帛,主祭人恭读祝文,行初献、亚献、终献之礼,十几条36米长的彩带在现场掀起“波浪”突出新编后融入的海洋文化。接着焚帛、焚祝文,行三跪九叩之礼,担任主祭官的林金榜,率海内外信众向妈祖金身祈福,祈求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大家共同祈愿妈祖护佑家人平安健康,国家国泰民安。随着通赞的一声“礼成,恭送妈祖回銮”,祭祀大典表演圆满结束。祭祀大典庄严、凝重、肃穆。我校师生出色、出彩、出新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认可与称赞。
表演结束,记者采访了校团委林萍兰,她告诉记者:“这一次的表演是经过重新编排的祭祀表演,在音乐选择、舞蹈动作编排、表演内容、服装及表演的人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除了在动作上借鉴了莆仙戏的成分和舞生发髻借鉴具有莆田特色的湄洲女的帆船头,最大的特色就是融入了鲜明的海洋文化,以蓝绸代表海洋,在舞蹈上融入了莆田的海洋元素。而这次表演的主力是13级的大一学生,相当于组建了一支新的队伍,虽说新人员新动作,但我觉得我们学生的表演总体上是不错的,大家都很认真对待,按照表演要求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总体表现得很好!”12级体艺赖小林告诉记者, “这是我第三次来湄洲岛参加有关妈祖的表演了。因为这次是新编排的所以排练的时间也比较长。经过多次的排练和演出,我也收获到了一些东西,感受到妈祖文化的大德与博爱。”
据了解,自2011年我校承接妈祖祭祀大典表演任务起,本次是第六次参加妈祖祭典表演。此次的妈祖祭奠的编排相较以往的祭奠有较大的变动的创新,在加入了很多的莆仙元素的同时,也要重点突出体现妈祖文化和海洋文化。新编的祭典仪式在继承传统礼制、仪规的基础上,打破以往主祭人、陪祭人与演出活动分离的现象,将祭典议程与现场的合唱方阵(歌生)、舞蹈方阵(舞生)、乐队方阵(乐生)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突出艺术性、观赏性,同时也不失祭奠仪式的庄严、肃穆。在音乐选择、表演内容、服装、参演人员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和改动,最重要的是首次将海上女神妈祖代表的海洋文化以彩带海浪的形式作为重点元素融入祭祀大典。(莆田学院报记者刘聪 音乐学院记者团 胡晓婷 体育学院记者团 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