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 田 学 院 文 件
莆院教〔2015〕61号
莆田学院关于印发《“妈祖文化
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实施方案》的通知
本校各单位:
现将《“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莆田学院
2015年12月31日
莆田学院“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
实施方案
为彰显“妈祖文化”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福建省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莆田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精神,
经研究,学校将于2016年开展“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改革试点,为保证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人文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妈祖文化知识、新闻传播学、宗教学、民间信仰等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能从事妈祖文化活动策划、妈祖文化调研、妈祖文化宣传、妈祖文化交流、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妈祖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据此,特色班的指导思想是:面向社会、以生为本、个性培养、彰显特色,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在全校选拔部分对妈祖文化有兴趣、人文素质好的学生,按照“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培养造就服务妈祖文化传播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实现“打造品牌,拿下硕士点”的发展目标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个性化原则
根据学生自愿发展和教师队伍实际,制订有别于统一性要求的培养方案,按照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实施小班教学、强化实践等方式,对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
(二)针对性原则
立足莆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培养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实践性原则
依据本改革试点的要求,学生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妈祖文化考察、田野工作、技能训练、科学研究等途径,把理论知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其社会服务能力和就业能力。
三、实施方案
(一)特色班试点指标与专业编班
根据“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要求,本改革试点确定从2016年1月起正式实施,主要从我校的二年级学生中,遴选20位对妈祖文化有兴趣的学生,组成特色班进行改革试点,实行单独教学和个性化培养。
(二)特色班学生的管理模式
本特色班学生实行分层管理模式,学籍、学业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由学生学籍所在学院负责管理。学籍与学业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特色班选拔对象的基本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对妈祖文化有较浓厚的兴趣,有立志从事妈祖文化传播工作的热情与使命意识。
2.曾获得年级(或班级)以上单项或综合奖励者优先考虑。
(四)培养模式与优惠条件
特色班学习年限1.5年。主要进行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学习。专业必修课共设10门,18个学分,在第四至六学期开设,第6学期需完成2学分的妈祖文化调研报告。
特色班学生要系统学习妈祖文化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教学形式要遵循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小班教学、个别指导、强化实践等环节,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所有修满特色班培养方案要求学分的学生,均可取得莆田学院“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结业证书,并可以申请抵培养方案10学分课程(集中实践性教学计划表中课程除外);成绩优秀者,每学期还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课程奖学金”和“妈祖文化专项奖学金”(奖励办法另文规定)。学生毕业前,在该班中推荐15%的成绩优秀者为“优秀毕业生”(不占用原班级优秀毕业生名额)。毕业时报考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民俗文化与民间文艺、闽南文化与家族社会等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根据《莆田学院关于印发与闽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优惠政策的通知》,达到笔试录取分数线者,优先录取,与我校联合培养。
(五)任课教师资格、职责和考核
每门课程设主讲教师2-3名,形成一定的梯队。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计算由文化与传播学院组织实施,计算方法与教务处规定的方法一致。
(六)特色班专项经费使用范围及标准
学校设立特色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划拨文化与传播学院账户,由文化与传播学院审核发放,专项经费使用范围、标准另文规定。
四、组织实施
本改革试点分三个阶段进行。前期准备在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内完成,正式实施从2016年1月起,2017年9月开展第一届学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具体阶段和步骤如下:
(一)前期准备工作(2015年6月-2015年12月)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两项:
1.根据省、校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培养方案》,并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领导及专家进行讨论,报学校职能部门和校领导审核批准。
2.根据培养方案和工作方案在试点单位相关专业学生中做好宣传工作,以保证特色班考核选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考核与选拔工作(2016年1月)
1.成立特色班考核与选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考核与选拔办法。
2.按照考核与选拔办法,组织发动学生报名,并对报名的学生进行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及特色班选拔基本条件,确定进入特色班的预选名单。
3.由特色班依托单位文化与传播学院把预选名单呈送教务处审核通过,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正式录取。正式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三)教学管理与总结工作(2016年3月-2017年9月)
1.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任课安排、日常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业管理由文化与传播学院负责。
2.试点过程中,文化与传播学院要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培养方案和管理办法,同时要注意研究试点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务处要对特色班的培养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教学质量跟踪与反馈改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