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正文

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简介

2023年08月31日 09:34  点击:[]


1、简况

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于2015年12月获批建设,以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为建设依托单位建设,以“环境科学与工程”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生态环境”福建省重点学科、“生物工程”福建省重点学科、“资源与环境”硕士学位授权点、“环境工程”、“生物技术”省级一流专业、“应用化学”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等学科专业平台为依托,聚焦福建省“生态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城市化进程中新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的重大需求和共性问题,在新污染物的分析检测、生态毒理学和健康效应及控制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实际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已初步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研究优势。

重点实验室总面积约1260 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约1947万元;现有固定人员33人,其中博士22人,硕士8人;具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14人;年龄40岁以下19人;入选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4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3人;团队人员知识背景、年龄结构合理。近3年,实验室人员先后承担福建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市厅级项目11项、横向项目40项;累计到校科研经费1359.93万元,其中通过合作研发、咨询等为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服务,累计经费349.97万元;发表论文109篇,其中SCI、EI收录49篇次;授权专利31项目、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4项、转化发明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福建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研究论文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参与制定省部级标准1项。

2、主任简介

吴锦程,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副理事长,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中文核心以上高水平论文46篇。2项研究成果通过鉴定分别达国内先进水平(闽科鉴字[2006]第123号)以及国内领先水平(莆市科评字[2010]30号)。培育的白肉枇杷新品系“洋太白”、“韵白”和“圣洁”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曾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高校优秀参展项目二等奖(教育部)、莆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莆田市人民政府),均为排名第一。

3、研究方向

(1)新型污染物分析技术

建立以GC-MS技术为核心的多种联用技术,完善典型新型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体系,进行新型污染物及其环境化学、污染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的分析测试。开发新型污染物检测新技术,如同步荧光方法及其他联用技术,消除复杂样品基体的干扰,减少繁杂净化和预分离步骤,在大基体背景下同时快速测定污染物;筛选、设计和合成适用于新型污染物分析测定的荧光探针等,提高分析测定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2)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学及其健康效应

围绕新型污染物及其复合物对生命有机体危害程度及范围的生物学效应,建立相应的生物测试试验系统;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从分子、细胞、组织和个体水平研究其致毒的毒理学过程机制。从污染物与健康效应的角度,重点研究农用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人工纳米材料、药品等新型毒物代谢及其对细胞内分子的影响,筛选氧化损伤、基因毒性、免疫毒性等敏感性生物标志物对新型污染物进行早期预警,及时避免或减轻环境污染的损害。

(3)新型污染物控制技术

针对新型污染物浓度低、难降解等特点,利用莆田学院在环境化学、生物技术、功能材料等方向上的学科交叉优势开展新型污染物的高级氧化技术治理研究。根据不同类型新型污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光催化氧化法、Fenton法、臭氧氧化法、声化学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中的一种或几种技术联用,分析新技术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研究新型污染物降解的途径和催化机理及其动力学规律,为开发高效、稳定、经济和无二次污染的新型污染物控制技术提供支持。

4、建设预期目标及社会效益

重点实验室以莆田学院“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生态环境”及“生物工程”福建省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为依托,聚焦福建省“生态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环境城市化进程中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的重大需求和共性问题,在新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检测、生态毒理学和健康效应及控制技术等领域开展创新性基础、实际应用研究和社会服务。

5、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赵晓旭

联系电话:18850911314

邮箱:zhaoxiaoxu@ptu.edu.cn



上一条:木兰溪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中心
下一条: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简介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