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正文

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简介

2023年08月31日 09:32  点击:[]

 

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简介

1、简况

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依托生态环境福建省重点学科建设的莆田学院首批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创建于2008年,2010年通过验收,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高校自然科学类优秀科研创新平台之一,20172021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福建省教育厅评估。目前,实验室面积1360余平方米,实验室总资产2000余万元人民币,其中超过50万元的大型设备5台。重点实验室共有固定研究人员25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11名,高级职称比例达72%16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5人有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硕士学位7人,研究人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比例达92%40岁以下8人,占总人数32%40-4914人,占总人数56%50岁以上3人,占总人数12%。近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大重点科技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总科研经费1073万元;研究成果获莆田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SCIEI论文合计65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0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通过合作研发、技术咨询与服务、技术转让等为省内外10余家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服务。

2、主任简介

黄建辉,教授,硕士生导师,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福建省化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水污染控制研究工作,对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和发展有充分的了解,具有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验技能。曾主持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专业期刊<ChemSusChem.><Environ. Sci. Technol.><Chem. Comm.><J. Chem. Mater. A>等上发表多篇高质量研究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论文SCI收录20余篇次,论文被他人引用2000余次,先后荣获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和莆田科技进步三等奖。

3、研究方向

1)环境功能材料及其应用

集合莆田学院环境、化学、材料等多学科协同优势,重点开展了环境功能材料的可控设计及制备,采用静电纺丝、超声雾化、仿生合成等先进技术制备了多种高效、稳定、具多级结构形貌的多孔环境功能材料,用于低浓度、难降解的新型污染物治理。同时,通过产学研合作在福建省生态环境领域工程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社会和经济效益突出。

2)环境生态效应

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新型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代谢机制及其毒理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并以此指导可持续污染控制工程应用技术的开发。围绕环境生态与健康效应的角度,研究各类人工环境功能材料、抗生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新型毒物代谢及其对细胞内分子的影响,筛选氧化损伤、组蛋白修饰等敏感性生物标志物对新型污染物进行早期预警,及时避免或减轻新型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有力的推动了我省环境生态效应研究。

3)生态环境信息图谱及自然灾害防治

围绕生态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修复技术的研发为主要方向,开展陆海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新技术研究,该方向依托“生态环境”福建省重点学科,集合莆田学院生物、环境、化学、管理等多学科协同优势,在生态环境规划、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多要素环境监测评价等技术领域形成特色优势,为生态文明木兰溪样本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服务。

4、建设预期目标及社会效益

重点实验室自建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治理木兰溪重要理念,瞄准福建省“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战略需求,定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开展环境功能材料开发、环境毒理学效应和生态环境信息图谱及自然灾害防治的创新性研究。

5、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赵晓旭

联系电话:18850911314

邮箱:zhaoxiaoxu@ptu.edu.cn

 

 

上一条: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简介
下一条: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简介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