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目标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科建设和发展为基础,加强教学与临床和科研的联系,促进教学建设。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基础宽厚,医学影像临床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医学影像教学改革和影像资源共享为核心,深化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高素质教学队伍建设和完备的医学影像学教学条件建设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求知欲,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协调发展。使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建设思路
(1)适应并引领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
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已使其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支柱,我国和我省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已和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先进医学影像设备普及十分迅速。因此,建立和完善医学影像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十分迫切的重要课题,特色专业建设将成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的良好方法。莆田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现已形成的面向全国招收专科(50名以上/年)和四年制本科理学学学士(60名/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本科生教育,逐步取消专业招生,同时争取5年内招收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学士的招生;并积极准备研究生招生的各项准备工作,由此形成系统完备的医学影像学高级专门人才培养体系。
(2)注重专业建设和管理,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完善医学影像数字化影像教学系统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健全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加强教材建设;教学条件与教研室管理;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3、建设方案
3.1专业建设的基础保证
莆田学院于2000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同年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现已毕业10届学生共655名,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05年4月,在组合校本部教师与莆田市三家医院影像科临床医生的基础上,成立医学影像教研室,经过八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师资得到了不断的更新和补充,已具有了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学习型、实践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双师”结构专业技术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8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15人,高级职称人数均占专业教师总人数的53.5%,双职称教师达60%以上。三家医院均有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所需的ECT、DR、X-CT、MRI等设备,设备品质优良、配置合理、数量充足,同时均建立多媒体读片室,为学生的见习、实习、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习雄厚,密切合作,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保证。
3.1.1以学校发展规划为基础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造,尊重教学人才培养工作规律,尊重学科发展规律,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加快专业发展。使三个附属医院的影像学科发展为影像设备先进,人才队伍合理,具备全数字化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形成以系统病种为中心的亚专业发展模式。同时以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平台和抓手,进一步加强三个附属医院影像学科的内在联系,整合资源,提高综合实力,保证学科整体发展始终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3.1.2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现代信心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教授上讲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促进形成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新局面。
3.1.3根据学院教学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督导,并进一步研究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
3.1.4始终抓紧教学秩序(教、学、管)的管理和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应专业发展的管理体系和机制。
3.2教学队伍建设
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专业技术和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3.2.1加大师资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出国出省专业深造,要求新进入教医师均需为硕士以上学历,新进技术员逐步达到均为本科以上学历。
3.2.2所有青年教师均需取得硕士学位,迅速改善授课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鼓励攻读博士和留学深造。在五年内45岁以下授课教师队伍中研究生学历要达到85%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历教师要占30%以上,高级职称保持在20%以上。
3.2.3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鼓励在职学习,迅速提高影像技术学教师的学历层次,5年内使技术学教师获得本科以上学历。
3.2.4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合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有校级以上重点培养教师。加强导师制的落实和管理。
3.2.5在中高级教医师中先按部位器官形成头颈、胸、腹、脊柱四肢4个专业方向,将来再根据需要发展为按系统病种(如头颈神经、呼吸、循环、泌尿生殖、骨肌系统)方向划分形成亚专业发展方向。技术学以设备技术为中心划分专业方向。
3.3完善医学影像数字化影像教学系统实验室建设
3.3.1进一步完善医学影像数字化影像教学实验室的教学软件功能的开发和设计,图像资料的整理、编辑。
3.3.2争取网络课程建设与开通,及时发布医学影像学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传达教学动态和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3.3以系统病种为中心,建立网上影像教学图片库,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3.3.4增加实验室的建设,2013年6月已向学校申报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品牌战略,重点建设数字化医学影像网络教学平,使教学与先进的医学影像临床实践和发展完全同步,进一步完善数字影像网络考试系统,全面实现医学影像数字化网络见习,保证教学与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相适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3.5进一步完善及形成配套网上“影像实验指导”,各专业不同层次系统的影像学实验课件,并能对课件影像资料和配套实验指导进行及时方便的更新补充。
3.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3.4.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按照课程内容进行实验教学,方法是①带教老师简短总结理论课要点,用教师机控制全部学生机进行统一的影像实验课启发性示教,然后由学生自行操作学生机参照实验指导对实验影像读片、认识和掌握;②小组读片讨论,采用小组集体读片及共同讨论方式,最后又由带教老师就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③病例讨论,让同学自由发言,口述或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以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能力,并活跃实习气氛。中心2010年将迁往新医学影像中心大楼,购置数量充足、性能先进的实验设备,为高质量的教学和学生实验奠定基础,需购置电脑和投影仪。
3.4.2多元实验考核方法:①各大系统通过口头或书写1-2份影像诊断报告、提问、考勤等方面进行综合给出分数,占30%。②进一步完善教学考试系统,将通过购置的考试处理软件,将实验病例的影像标示隐藏,让学生回填或选择完成,考核学生各大系统正常表现、基本病变、常见病的X线、CT和MRI表现及鉴别诊断,系统将实时给出客观成绩。
3.4.3网络教学计划:①以系统病种为中心,进行专题讲座。②教学网站远程化:精品课程及示范中心网站为学生的远程学习提供了方便,提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③以系统病种为中心,建立完善的网上影像教学图片库,将进一步完善至所有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全部课件,并能实时更新,反映医学影像学新进展和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
3.5健全中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3.5.1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效果:青年教师明确科研方向,每年均要求撰写科研论文;要求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鼓励攻读博士学位;每年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专业或专项进修;
3.5.2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效果:青年教师根据年资,均先后承担教学资料的收集整理、见习小课教学、小讲课、大课教学等任务。实施资深教授大课青年教师学习性听课、大课培养性讲课制度,安排高年教师负责指导和检查教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中英文讲课比赛,参加脱产外语学习班等;
3.6加强教材建设
医学影像学专业课教材选用全国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介入放射学》。
积极参编和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争取扩大参编主编范围。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实习指导,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多媒体课件和实习教学病例图像的收集整理和编辑。
根据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实习指导,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多媒体课件和实习教学病例图像的收集整理和编辑。
3.7教学条件与教研室管理
3.7.1专业主干课程由学术造诣高、具有丰富授课经验的教授及副教授主讲。
3.7.2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达到单人操作;按大纲要求实验开出率为100%。
3.7.3充分发挥本学科专业现代化高新设备仪器并满足教学需要。
3.7.4教学文件齐全、完善、规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调整合理,并能严格执行。
3.7.5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如集体备课、教师试讲、教学质量检查(主任、副主任及教学秘书听课及同行和学生评价、评教评学活动)、教学计划与总结、试卷质量分析和成绩分析、教师培养与考核、各种教学活动等均有记录。
3.8建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完善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反馈意见,进一步完善学生及社会对专业满意度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4、通过五年建设,预期取得以下成果:
5.1形成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起示范作用。
5.2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取得成效。力争达到省级精品课程水平课程1门,编写实验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1-2本,打造校级或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争取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
5.3选派多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训,并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医教研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争取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建设与培养取得突破。
5.4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5.5建立较完善的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
5.6建立起医学影像学专业。
5.7发表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论文3—5篇。
上一条:医学影像系课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下一条:医学影像系课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