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贯彻医学院的课程建设“十二五” 规划,做好课程建设工作,提高课程建设水平,特制定医学影像系课程规划。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目标
(1)以系统病种为中心,建立网上影像教学图片库,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2)争取网络课程建设与开通,及时发布医学影像学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传达教学动态和掌握学生反馈信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将“医学影像学数字网络见习系统”扩大应用于所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并与医院PACS实现无缝连接,
(4)力争2016年成功申报2-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划
(1)2014年底完成医学影像学试题库的修订并出版。并逐步要求各相关专业课程针对技士及技师的考试大纲要求编写试题库。
(2)2015年内完成所有课程教学课件及录象的制作,并上网发布,同时根据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修订以上相关内容。
(3)2016年完成《医学影像学》课程的设计与制作,并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4)积极主动与省内外院校合作,参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相关课程教材的编写。
(5)争取2014年完成实践教学网络平台(PACS系统) 建设,建立网上情景模拟实验室,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三、课程建设的基本措施
(一) 建立完善各种指导性教学文件
1.进一步完善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各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在大纲中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2.制定影像技术专业各专业课程的考试大纲。对考试试题的题型、各题型所占比例以及考试知识点在“双向细目表”中所占的比例提出具体要求。题库按照及标准化题型要求,按章分层排列,有评分标准,有标准答案,建立试题库。
3.进一步完善实验指导书。
(二) 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开设与影像技术专业相关的选修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通过在职培训,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
3.通过配备指导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4.通过出外进修、访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术水平。
(三)教学内容、手段改革
(1)课堂教学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注意突出重点。利用有限的课时,侧重重点、难点的讲授;注重启发式教学;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学生容易掌握的次要内容,安排自学,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2)课后自学指导方面:在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的同时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兴趣的问题,注意指导他们在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实践教学方面:针对影像技术专业各相关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努力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特别是利用莆田市建立综合卫生服务网及医学影像数字化网络教学系统(T-PACS),实现各级医院的区域PACS网络系统,学生可通过PACS系统对各级医院的具有地域性的典型病例进行模拟诊断、模拟会诊。实际的病例和实时的图像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实践效果。
(4)第二课堂活动方面: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观察学习的能力,采用“命题式”指导的方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选择“命题”,独立查阅文献资料,独立进行调查研究。
(5)改革考试方式和考核制度:既注意学生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又注重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形成以平时实验成绩(含实验报告、调查和实习报告、实验操作成绩)、期中测验成绩、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三项,综合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考核体系;建立试题库,考试命题采取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以增加试题的客观性。
上一条:医学影像系课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下一条:药医技学院药学专业建设规划(2013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