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2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的通知
二级学院: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产教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莆田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莆院教〔2022〕8号),学校决定开展2022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概念
1.微专业是指本科专业目录外,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短时间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2.每个微专业需开设 5~8 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 15 学分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为 2~3 学分,学制一般为2年以内。可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达到微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者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微专业学习证书。
3.微专业是对原有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与其他的专业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微”字,即小而精,在课程的设置上取专业精华之所在。
4.微专业建设可作为学院特色优势课程群建设的抓手,可促进校企合作、校校资源共享与推广,有利于打造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品牌。
二、申报条件
1.拟建设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明确,特色鲜明;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鼓励学院争取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微专业。
2.微专业建设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满足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微专业负责人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团结协作,有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建设任务的能力。
4.申报单位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并为微专业班级配备指导老师,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三、申报与立项
1.申报人认真学习《莆田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开设微专业项目名称和课程体系(附件2仅供参考),立足本院办学特色优势,分析研判学生发展需要,确定微专业名称和课程体系。
2.4月20日前填报好《莆田学院微专业立项建设申请书》(见附件1中的附件,含培养方案)。申报单位应确保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其中电子版发送至31941589@qq.com。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四、项目建设、运行与验收
1.立项的微专业建设坚持“边建设、边运行”的原则,建设期一般不超过2年。
2.项目运行与实施详见微专业管理办法中的“第四章”,具体的报名组织工作另行通知。
3.项目评估与验收详见微专业管理办法中的“第五章”。
五、经费管理与保障
1.学校为每个立项微专业提供3~5万元建设和管理经费。鼓励学院为微专业建设提供配套经费,确保微专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学校支持微专业进行课程教材建设,在培育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教材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3.微专业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
4.微专业建设属于专业建设类项目,按照学校教学业绩工作量核算标准给予奖励。
附件1:莆田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2:其他学校开设微专业项目名称和课程体系(供参考)
教务处
2022年3月20日
上一条:关于报送2021级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下一条:疫情防控倡议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