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资助政策乡村行,家校关怀万里行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组织开展进海岛、乡村资助政策宣传活动
  • 【我们的“三下乡”】走进邹鲁古城,领略先闽智慧 ——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学子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晋鼓之间浓缩文化,家国情怀透古通今 ——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学子开展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美丽白洋村,科技下乡行——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仙游金线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
  • 医学微生态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立项论证会顺利召开
  • 没有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教工第一支部开展“缅怀先烈,不忘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 赛出实力,赛出风采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资讯 >> 正文
关于开展2022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的通知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3-20】

关于开展2022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的通知

 

二级学院

为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能力的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同时进一步促进产教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莆田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莆院教〔2022〕8号),学校决定开展2022年微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微专业概念

1.微专业是指本科专业目录外,围绕某个特定专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生短时间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性,提升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2.每个微专业需开设 5~8 门课程,总学分控制在 15 学分左右,每门课程原则上为 2~3 学分,学制一般为2年以内。可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完成微专业课程学习、达到微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者可获得学校颁发的微专业学习证书。

3.微专业是对原有专业以及辅修专业的有益补充,与其他的专业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微”字,即小而精在课程的设置上取专业精华之所在。

4.微专业建设可作为学院特色优势课程群建设的抓手,可促进校企合作、校校资源共享与推广,有利于打造学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品牌。

二、申报条件

1.拟建设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明确,特色鲜明;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微专业教学团队,鼓励学院争取社会资源,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微专业。

2.微专业建设要以服务学生发展为中心,要满足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定位,满足学生知识能力提升的需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3.微专业负责人在教学和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熟悉本专业发展方向,具有高级职称,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教学团队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团结协作,有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建设任务的能力。

4.申报单位能从政策、人员、经费、场地等多方面支持微专业建设,并为微专业班级配备指导老师,安排专人负责微专业教学管理工作。

三、申报与立项

1.申报人认真学习《莆田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附件1),学习借鉴其他学校开设微专业项目名称和课程体系(附件2仅供参考),立足本院办学特色优势,分析研判学生发展需要,确定微专业名称和课程体系。

2.4月20日前填报好《莆田学院微专业立项建设申请书》(见附件1中的附件,含培养方案)。申报单位应确保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其中电子版发送至31941589@qq.com。

3.教务处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四、项目建设、运行与验收

1.立项的微专业建设坚持“边建设、边运行”的原则,建设期一般不超过2年。

2.项目运行与实施详见微专业管理办法中的“第四章”,具体的报名组织工作另行通知。

3.项目评估与验收详见微专业管理办法中的“第五章”。

五、经费管理与保障

1.学校为每个立项微专业提供3~5万元建设和管理经费。鼓励学院为微专业建设提供配套经费,确保微专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学校支持微专业进行课程教材建设,在培育校级精品课程和重点教材时,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3.微专业教学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范围。

4.微专业建设属于专业建设类项目,按照学校教学业绩工作量核算标准给予奖励。

 

附件1:莆田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2:其他学校开设微专业项目名称和课程体系(供参考) 

 

 

教务处

2022年3月20日

上一条:关于报送2021级辅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下一条:疫情防控倡议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