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学生观看抗疫思政课现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2022年4月16日下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指导举办了“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在线直播活动。莆田学院通过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广大师生通过在线直播方式共同收看这堂生动的思政大课。
本次“冰雪”思政大课分别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曹卫东,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马赛担任主讲,特邀了杨杨、张虹、齐广璞、徐梦桃等冬奥会运动员及孙泽宇、刘博强等冬奥会参与者,共同回顾冬奥之路,共话冬奥故事,感悟冬奥精神。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表示深受鼓舞,收获颇丰,并展开了热烈探讨,分享学习感悟。
商英201蔡璐:作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北京冬奥盛会的圆满成功,不仅兑现了阳光、富强、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的美好约定,也展现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意志和勇毅行动,令人深感自豪。
日语202郑媛元:观看今天的“冰雪”思政大课,让人不得不感慨今日“国之大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深入领会自身担负的历史使命,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
电信192林江超: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可以看到中国在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国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求者、行动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中国会继续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
软工194孙佳林:北京冬奥精神既是广大参与者用拼搏与奋斗共同铸就的,也是我们共有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和勇气,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用实干奋斗书写新的时代答卷!
中文201林艺平:当今世界正处于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变局,习近平主席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我们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国将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携手各方共创美好未来,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美容:在冬奥会视域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们要不断挖掘体育精神中孕育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精神,将体育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激励青年学生学习、参与、实践奥林匹克文化的精神内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晓:冬奥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充分彰显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在冬奥会举办过程中,运动健儿们在各项赛事中的表现既彰显了奋勇拼搏、战胜自我的体育奋斗精神,也在俄乌战争的背景下彰显了友好互助、追求和平的国际主义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丹霞:北京冬奥会是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下开办的体育盛会,既体现了我国承办高级别运动会的能力和水平,也说明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同时,我国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奋勇拼搏,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与“使命在肩”的担当。作为一名思政教师,我们不仅要讲好奥运赛场上的动人故事,引领学生争做敢于拼搏、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要讲好奥运会幕后的中国故事,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马克思主义学院周虹: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给世界、给中国、给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给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新契机,我们要充分运用北京冬奥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财富,不断深化思政育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陈丽晖:北京冬奥会的成功,既是比赛成绩的获得,是中国实现全项目参赛的巨大突破,也是中国向世界承诺安全冬奥会的防疫工作的成功。作为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中国体育的正能量、弘扬中国体育的冠军精神是我的职责。我将把体育健儿诠释的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祖国至上的家国情怀、面对困难的坚定信念、摧坚决胜的志向勇气带给每一位同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美容)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特邀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郑传芳教授作学术讲座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莆田学院第一期领导干部学习大讲堂作交流汇报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