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文化沙龙现场)
(图为马桂萍教授做报告现场)
2022年4月5日下午,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于紫霄校区蔡襄楼527会议室举办2022年第一期学术沙龙。本期学术沙龙由马桂萍教授主讲,以“漫谈学术研究”为题同与会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本次沙龙由王福梅主任主持,副院长陈培涵等科研专班教师参加了本期学术沙龙。
会上,马桂萍教授从自身科研工作经历出发,认为做科研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凳子、下得了功夫、坚持不懈”,并围绕“学术研究如何才能行稳致远”展开讲述。她指出,学术研究有三个境界,在研究过程中要认真做到定方向、重积累、知步骤、练功夫、恒严谨、有思考、长交流、懂包容,并就这八个要求展开详细讲解。
随后,马桂萍教授以自己对“三农”问题的研究为例,她认为,研究方向决定研究道路,科研视野要宽,反复强调“积累”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要让积累成为一种习惯,坚持一周阅读一篇名家或名刊文章,把握最新话语主题及所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为此,她也毫无保留地跟大家分享了自己文献索引的渠道和方法,并强调要保持学术思维的活跃性和逻辑的严谨性,在研究过程中不轻易下结论和随意造词等。
同时,马桂萍教授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诠释入手,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纲领及战略或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形式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的民族形式,由此引出学术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同一个选题进行深入挖掘,把握话语主题,有对话的敏锐性。此外她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侧重于诠释理论的现实价值,《思想道德与法治》侧重于理想和信念,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从实践角度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方向及重点。
在交流过程中,陈培涵副院长对马桂萍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期学术沙龙内容丰富,具有现实价值,为学院接下来定期组织的学术沙龙开了个好头,并提出希望今后有更多专家能在现场一同互动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进一步推动学院的科研工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记者团 张颖)
上一条:“疫”散花开,我们一起向未来——莆田学院师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下一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