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举办“古韵新芽”莆仙戏与莆仙音乐专场汇演

作者: 时间:2019-06-21 点击数:

本文转自:http://27.148.155.75/news/pyyw/20190620/25200019.shtml

 

 图为莆仙戏《春草闯堂》选段节目现场。 莆田学院报记者 王丽清 摄

 

图为莆仙戏《春草闯堂》选段节目现场。 校团委供图

 

图为莆仙戏《春草闯堂》选段节目现场。 校团委供图

 

图为莆仙八乐《江头金桂》节目现场。 莆田学院报记者 王丽清 摄

 

图为民乐合奏《荔枝红了》节目现场。 校团委供图

 

图为梆鼓咚《魅力莆田》节目现场。校团委供图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6月19日晚,莆田学院文荣体育馆内人声鼎沸,一场特殊的结业汇报演出精彩上演。在这场以“古韵新芽”为主题的莆田学院音乐学院莆仙戏和莆仙音乐专场汇报演出上,莆田学院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的18名学生精彩演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莆仙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赢得了阵阵掌声。

    莆田学院校长宋建晓、校党委副书记翁若平、副校长李文芳,莆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王金煌,莆田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何黎仙,莆田市教育局工会副主席肖建珍,莆仙戏曲界专家代表、莆仙文化爱好者欢聚一堂,聆听着或婉转或悠扬的莆仙乐曲,领略着古韵莆仙戏剧的无穷魅力。

    莆仙戏是在唐朝百戏和宋代傀儡戏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福建地方传统戏曲,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而又独特的地方剧种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福建省莆田学院作为莆田市唯一的本科院校,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去年正式开设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培养造就服务古老莆仙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特色班分别设置了莆仙戏表演、莆仙戏作曲两个培养方向,首期10多名学生在莆仙戏专家的亲自教导下,学习莆仙戏表演、作曲、编剧、舞美设计等相关知识。

    19日晚上演出现场,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笛子……各种特色乐器具备。莆田学院音乐学院民族乐团用乐器演绎了韵律生动的民乐合奏《荔枝红了》和莆仙八乐《江头金桂》。作品以莆田民间音乐为素材, “武十音” 的“三五七”欢快节奏贯穿全曲,地方特色浓郁,老练的演绎技巧和动听的民乐旋律赢得阵阵喝彩 。

    备受关注的是首期特色班的18名学员带来的莆仙戏《春草闯堂》选段演出。作为“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首批学员,这场汇报演出是对他们一个学期以来学习的总结。平时,这些学员在专业课学习之余,主动在莆田艺术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莆仙戏,这次是他们首次带妆表演,大家既兴奋又紧张。春草、胡知府、杨夫人、薛玫庭,还有衙差、轿夫等等,学员们化身剧中的人物,一个个演得有板有眼,各具特色。尽管是第一次在正式场合公开亮相,大家还是把一年来所学的技艺较为完整地展示出来,还得到专业人士的肯定。

   当晚,师生们还表演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梆鼓咚新作《魅力莆田》等节目,别有一番韵味。

   莆田学院多年来主动服务地方文化发展,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9年该校音乐学院就成立了莆仙音乐与戏曲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莆仙音乐与戏曲课程建设、非遗传承等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工作,不仅将莆仙戏、梆鼓咚引入高校课堂,还陆续增添文十番、十番、八乐等莆田地区传统音乐项目。让“老艺术”在高校的“新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莆田学院报记者 孙洳榆 王丽清)

责任编辑:阙丽君

 

 

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3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