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莆田学院莆仙文化院简介

  莆仙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美誉。有木兰陂、湄洲妈祖祖庙、释迦文佛石塔、元妙观三清殿、天中万寿塔、镇海堤、无尘塔、宁海桥、龙华双塔、仙游文庙、平海天后宫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妈祖信俗,有湄洲妈祖祭典、莆仙戏、莆田黄石惠洋十音莆田九鲤灯舞、枫亭元宵游灯习俗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文脉绵延千年,莆仙百姓传承着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创文化新气象,树立文明新风尚。2017年,莆田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莆仙人民秉承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理念,习儒成风、科举鼎盛、人文蔚起,俊杰辈出。进士在古代中国居全国之首,存世著作在全省首屈一指,全国也不多见;官学、书院、学塾多,藏书丰。莆仙家族家风莆仙方言及莆仙戏曲也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这些都说明莆仙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莆田市虽位于闽南泉州市和闽东福州市之间,但却不被两者所同化,稳固地保存了自己固有的人文品格,包括信仰、民俗、方言、戏曲等众多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优秀的莆仙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入研究莆仙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地方文化繁荣。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文化的介入,近年来莆仙文化正在面临窘境。一方面,莆仙优秀文化传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年轻人开始远离莆仙方言、莆仙戏曲、民间宗教信仰,莆仙古籍文献少人问津,科举史名人史的研究者多为年长者莆仙文化研究后继乏人;另一方面,诸如“全国最长的元宵节”“排名第一的中国古代进士县”等莆仙文化特色倍受关注,民间对莆仙传统文化传承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莆仙传统文化知识需要专家的研究与解读。如果不尽早加强莆仙文化的研究,将尘封的文献、历史传统、文化精髓挖掘出来,莆仙文脉可能面临断层。当前,零散的莆仙文化研究已无力支撑莆仙文化发展的需求,研究工作需要形成合力,在莆田学院建设莆仙文化研究中心省级基地有助于将前期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助力莆仙文脉延续,推进莆仙文化发展。



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3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