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莆田电视台报道莆田学院组织专家编撰《莆仙方言大词典》的新闻

作者: 时间:2018-12-27 点击数:


本报通讯员 阮榕 林丽萍 全媒体记者 俞靓

“我们已设计好了莆田方言和仙游方言的拼音方案,这对于想学习莆仙方言的有心人来说,是个大福音。”25日,黄国城在介绍《莆仙方言大词典》的编撰进度时,欣喜地说。为保护好、运用好莆仙方言,今年3月,在莆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莆田市政协牵头,委托莆田学院组织专家学者编撰《莆仙方言大词典》,由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国城负责实施。

抢救方言,时不我待

莆仙方言,也称兴化方言,俗称莆田话,通用于莆田市境内。最早出现于东晋南北朝时期,并在南朝隋朝逐步发展成熟。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次人口大迁移,其中有一部分中原汉人南下福建,带来了当时的古汉语,在莆田地区生根发芽,并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莆田话。

目前,莆仙方言的使用者约有500万人。有着千百年历史的莆仙方言,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莆仙人成长。但是近年来,随着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年轻一代的方言表达能力渐趋弱化,以方言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地方文化传承正面临危机。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莆田人,黄国城无论是对于这片土地,还是对于这淳朴而又古老的乡音,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深切感情。

在谈到为何接手承担《莆仙方言大词典》这一大工具书的编撰任务时,黄国城坦言:“现在没有人做,以后可能就更加没有人做。方言背后是相同的血缘流淌,是共同的历史文化,是独特的情感维系纽带。作为本地人,同时是汉语言文化研究的工作者,保护莆仙方言,我责无旁贷。”

1983年,还在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的黄国城,在语言学家李如龙教授的影响下,选修了方言调查课程,并尝试做了莆仙方言的初步研究。没想到,这一踏足,从此,一发不可收。

“在我看来,探究每一个方言的词汇来源的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衍化故事在等着你,有些方言的发音故事本身就特别有趣。”黄国城举例说,比如莆田一些人认为莆仙方言中第一人称的本字是“寡”,甚至有的人还向人炫耀,说只有莆仙人才敢像皇帝一样称自己为“寡”。

在做莆仙方言的研究中,有一条法则:考本字需要音同义合,音同是前提。

“像上面那样的认知,实际上就没搞清楚‘寡’的意义。‘寡’在古代表示‘少’,比如成语‘孤陋寡闻’。古时候跟别人说起自己的国君时说‘寡君’,帝王称自己为‘寡人’,是‘寡德之君’‘寡德之人’的意思,那都是谦称。但帝王自称‘寡人’,并不自称‘寡’,‘寡’跟‘寡人’是不一样的。这就有趣了,因为如果一样的话,那‘国’岂不就是‘国人’,‘美’不就是‘美人’了吗?”

“又比如莆仙话骂人‘愚蠢’时,说的是‘空安’,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写时,往往就写这两个字,这属于同音借用。实际上这个词应该写为‘倥侗’,音同义合,只是读音变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这两个字而已。”

因为对方言研究兴趣浓厚,黄国城又参加了国家语委的首届普通话和方言培训班的学习,继续做一些方言方面的调查研究。此外,他还担任过福建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承担过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语言保护工程课题。渐渐地,黄国城对莆仙语言方面的感知与见解越来越深。

2011年,黄国城和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等几位学者合作撰写了第一部全面描写莆仙方言的学术专著《莆仙方言研究》。“这是闽语研究的重要成果,可惜因经费不足,都已经成熟8年了还未能正式出版,搁浅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对此,黄国城深感遗憾。

保护方言,留住乡音

近年来,在黄国城等省、市多位语言学者的不懈努力下,莆仙方言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4年始,国家语委先后把莆田城关、涵江、枫亭、仙游城关等四个点的方言列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名单,其中,莆田城关、涵江、仙游城关等3个点的课题负责人即为黄国城。课题组经过几年的努力,按期完成了录音录像工作,将莆仙方言永久保存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中。

2017年5月17日,莆田市政协组织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如何编撰莆仙方言词典等有关事项。经过几个月的调研,莆田市政协决定正式实施该项目,并确定了在莆仙方言方面颇有研究成果的黄国城作为这个项目的带头人。

“刚听说要编撰莆仙方言词典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难度太大,没有人敢轻易承担。”编写时间短、任务重、技术处理难、文献材料少、专业人才缺乏,黄国城介绍,这些都是词典编撰工作硬件上的困难。但就词典编撰内容本身来说,难点也很多。

“比如用国际音标注音,一个个符号输入,不光专业性强,而且非常费时间;又比如考本字问题、有音无字可写问题、词典的排版问题、词条的检索表问题等等,都非常难。每一个词语的释义都要反复斟酌,确实有字可写的,有的还要下大力气考本字;实在无字可写的,要考虑怎么处理。很多词它到底有几个意义也不是一下子就都能想得到的,这又需要补充;都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都需要反复斟酌。”黄国城解释道。

经过慎重考虑,黄国城决定接受承担这个项目,“为了留住乡音、保护方言、保护地方文化,再大的困难也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莆仙方言拼音方案中的拉丁字母的拼音读法跟普通话拼音基本相同或相近。4个国际音标中有3个跟英语里的读音相同或相近,基本都念过,很好学。方言拼音方案的声调符号非常难设计,不过我也把它们设计得简洁明了,又非常容易认识和区别。”对于普通人晦涩难懂的国际音标,黄国城却轻车熟路,如数家珍。

《莆仙方言大词典》约60万字,预计2021年出版。主要收录莆田、仙游两地城区口语常用的方言词,以及跟普通话有词汇差异或语法差异的方言词,包括单词、成语和惯用语等,酌收方言、普通话都通用的常用词,同时要求采用方言词典通用的体例,注音全部采用国际音标。

目前,参与编撰的人员达20人,已初步采集了2万多个词条(其中包括许多尚未整理的重复的词条),已完成一半以上词条的分类、整理工作,同时正在进行注音、释义等。另外,为了方便学习莆仙方言,黄国城专门为莆田方言和仙游方言各设计了一套由23个拉丁字母、4个国际音标字母组成的莆仙方言拼音方案。黄国城介绍:“有的拉丁字母所表示的音,比如f、r、v,莆仙方言里没有合适的音用以表示,因此用不上;有些方言音用拉丁字母又表示不了,非要用的话也很别扭,不如就用几个国际音标字母,尤其是学英语时学习过的国际音标,这样,学习者学习起来就不会感觉太困难了。”

“通过编撰工具书,以科学的方式守护莆仙方言,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心愿。”黄国城说。

新闻链接: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12/27/content_1155453.htm?div=-1

74DA0

莆仙方言起源于两汉南北朝时期,到了唐宋时代趋于成熟,沿用至今。为了进一步保护莆仙方言,今年3月我市启动《莆仙方言大词典》编撰工作,守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整个编撰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视频全文:

责任编辑:阙丽君

本文转自:莆院新闻网

莆田学院莆仙文化研究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研究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3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