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0月9日下午,我校举行首期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开班仪式,旨在培养造就服务古老莆仙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首开莆仙戏曲本科专门人才培养的先河,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措化在特色课程之中。来自我校音乐学院音乐学等专业的2017级和2016级的19名学子,成为特色班的首期学员,开始为期一年的莆仙戏文化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莆仙戏是在唐朝百戏和宋代傀儡戏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福建地方传统戏曲,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独特的剧种之一,被戏曲史家称为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宋元南戏”的遗响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形态的“活化石”。2006年,莆仙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莆仙戏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然而,在社会快速转型中,莆仙戏表演、音乐、编剧、导演、舞美等人才青黄不接,急需培养莆仙戏传承保护方面的专门人才。
我校作为莆田市唯一的本科院校,主动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服务地方文化发展,彰显“莆仙戏文化”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正式开设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在音乐学院等二级学院大一、大二、大三学生中,遴选对莆仙戏文化有兴趣的、有一定培养潜质的学生,组成特色班进行改革试点,首期选出19名学员,将通过小班教学、个别指导、强化实践等环节,实行单独教学和个性化培养。
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分别设置了莆仙戏表演、莆仙戏作曲两个培养方向。表演人才方向的主干课程有:莆仙戏科介表演、唱腔念白、编导、文化体验;作曲人才方向的主干课程有:莆仙戏作曲、曲牌、编曲配器、文化体验。将通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人文学科基础理论,较好掌握莆仙戏相关的文化知识、语言学等相关基础知识与技能,能较好从事莆仙戏表演、作曲、编剧、舞美设计、文化宣传等相关工作的莆仙戏文化传播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习期间,学校将安排莆仙戏专家授课,开展知识讲座、剧目鉴赏、现场见习等形式多样的校内外课堂学习,对入选的学生实行个性化“精准”培养,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所有修满特色班培养方案要求学分的学生,均可取得莆田学院“莆仙戏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结业证书,并可以申请抵培养方案相应专业选修分。
首期特色班学生代表吴晓露表示,自己是本着对莆仙戏的热爱加入特色班的。她认为这不仅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增加舞台艺术实践的宝贵机会,将多学习,多听多看莆仙戏,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朱秀兰 本报记者 魏阁)
本文转自:莆田学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