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心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师资队伍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践中心 >> 师资队伍 >> 正文

吴锦程个人简介

2018年04月17日 18:02  点击:[]


吴锦程,1965年出生,福建莆田人,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华侨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枇杷行业后备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557.2-2009《枇杷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审定专家,《林业科学》和《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审稿专家,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枇杷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莆田市农学会副会长,莆田市枇杷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果树资源与分子生理学研究。

 

获奖成果

1. 日本、西班牙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引种研究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福建省人民政府),排名第一。

2. 日本、西班牙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引种研究获第八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高校优秀参展项目二等奖(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 ,排名第一。

3. 枇杷酒酿造技术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优秀奖(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 ,排名第一。

4. 日本、西班牙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引种研究莆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莆田市人民政府),排名第一。

5. 莆田市科技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

6. 日本、西班牙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引种研究通过省成果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鉴定号:闽科鉴字【2006】第123号)排名第一。

7. 枇杷属野生种质资源与枇杷品种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通过评审达国内领先水平(评审号:莆市科评字【201030号)排名第一。

8. 干型枇杷酒生产技术通过福建省经贸委组织的新产品技术鉴定并达国内领先水平(鉴定号:闽经贸技术鉴字200438号),排名第

9. 干型枇杷酒获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排名第三。

 

 

科研项目

  1. 1.“日本、西班牙白肉枇杷新品种的引种研究”,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2-2005,主持人。

  2. 2.“枇杷引进品种与枇杷属野生种在种质创新中的利用”,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7-2009,主持人。

  3. 3.“枇杷属野生种与普通枇杷种间杂种后代的品种选育”,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1-2015,主持人。

  4. 4.“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分子生理机理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8-2012,主持人。

  5. 5.“枇杷属野生种质资源与枇杷品种创新研究”,莆田市科技重点项目,2007-2010,主持人。

  6. 6.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生态环境控制与生物资源产业开发学科平台建设”项目,主持人。

  7. 7.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枇杷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持人。

  8. 8.参加我国枇杷基因组测序的研究。

 

论文著作

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被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1篇。

  1. [1] Yuexue Liu, Dongmei Zou, Bisha Wu, Dahe Lin, Zhihong Zhang, Jincheng Wu*.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CCoAOMT Homologue in Loquat Fruit in Response to Low Temperature.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2015, 105: 45-50. (通讯作者,SCI收录)

  2. [2] Effects of Exogenous Salicylic Acid on Lignification and Related Enzymes Activities of Loquat during Cold Storage.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6, 22(7): 175-179. (第一作者,EI收录)

  3. [3] Effects of exogenous NO on AsA-GSH Circulation Metabolism in Young Loquat Fruit Mitochondria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2012, 44(3): 847-851. (第一作者,SCI收录)

  4. [4] Yanping Hong, Suhua Huang, Jincheng Wu*, Shunquan Lin*. Identification of Essential Oils from the Leaves of 11 Species of Eriobotrya. Pak. J. Bot., 2010, 42(6): 4379-4386. (通讯作者,SCI收录)

  5. [5] J C Wu, X H Yang and S Q Lin. Optimization of 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 Reaction in Loquat Germplasm.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quat, Acta Horticulturae, Acta Horticulturae, 2007, Number 750, 135-139. (第一作者, SCI\ ISTP收录)

  6. [6] Ti Wu, Dahe Lin, Junfei Chen, Dongqian Chen and Jincheng Wu*. Changes of Sorbitol Content and Related Enzymes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in Two Loquat Cultivar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quat, Acta Horticulturae, Acta  Horticulturae, 2015. (通讯作者)

  7. [7] J C Wu, X.H. Yang et al. AFLP Genetic Diversity in Loquat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ultivar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quat, Acta Horticulturae, 2011, Number 887, 43-47. (第一作者)

  8. [8] J C Wu, S H Sun, Y T Ke, et al. Effects of GSH on Chloroplast Membrane Fluidity and the Glutathione Circulation System in Young  Loquat Fruit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quat, Acta Horticulturae, Acta Horticulturae, 2011, Number 887, 221-225. (第一作者)

  9. [9] 吴锦程*, 吴毕莎, 黄审剑, 陈祠贤, 颜 亮, 许宏斌, 林建琼. 枇杷幼果PLDLOX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植物科学学报, 2015, 33(2): 203-209. 

  10. [10] 吴锦程*, 陈宇, 吴毕莎, 黄玲玲, 张伟芳, 郑福明. 钙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苗Ca2+-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已接受)

  11. [11] HUANG Zhiming, WU `Jincheng*, LIAN Jie, et al. Effect of GSH on AsA-GSH Cycle Metabolism in the Chloroplast of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Fruitlets under Low-Temperature Stres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 7(1): 403-409. (通讯作者)

  12. [12] 吴锦程, 梁杰, 陈建琴, 等. GSH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叶绿体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09, 45(11): 16-19. (第一作者)

  13. [13] 吴锦程, 陈伟建, 蔡丽琴. 外源NO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10, 46(9): 73-78. (第一作者)

  14. [14] 吴锦程, 陈建琴, 梁杰, 等. 外源一氧化氮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AsA-GSH循环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09, 20(6): 1395-1400. (第一作者)

  15. [15] 黄志明, 吴锦程*,  陈伟健, 等. SA对低温胁迫后枇杷幼果AsA-GSH循环酶系统的影响. 林业科学, 2011, 47(9): 36-42. (通讯作者)

  16. [16] 吴锦程, 梁杰, 陈建琴, 等. 采收成熟度与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关系 研究. 食品科学, 2010, 31(2): 255-259. (第一作者)

  17. [17] 刘国强, 吴锦程*, 朱颖, 等. 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09, 30(3): 254-258. (通讯作者

  18. [18] 吴锦程, 陈伟健, 谭莉, 等. 谷光甘肽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23(5): 652-657. (第一作者)

  19. [19] 刘国强, 吴锦程*, 唐朝晖, 等. 枇杷采后酚类物质代谢与果肉木质化的关系.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24(1): 247-251. (通讯作者)

  20. [20] 吴锦程, 陈伟健, 卢海霞, 等. GA3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6(9): 138-144. (第一作者)

  21. [21] 黄志明, 陈宇, 吴晶晶, 吴锦程*. 硝普钠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线粒体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8): 1469-1474. (通讯作者)

  22. [22] 黄志明, 陈宇, 刘行侠, 吴锦程*. 枇杷果肉漆酶酶学特性研究. 农学学报, 2011, 1(4): 1-5. (通讯作者)

  23. [23] 吴锦程; 唐朝晖; 陈群; 夏海琳; 赖育兰. 不同贮藏温度对枇杷果肉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6, 24( 3): 235- 239. (第一作者)

  24. [24] 林素英, 梁杰, 黄志明, 王彬, 陈冬倩, 康晓婷, 潘志萍, 吴广佺, 吴锦程*. 钙调素拮抗剂TFP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果AsA-GSH循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2, 33(11): 1980-1984. (通讯作者)

  25. [25] 陈宇, 林素英, 黄志明, 蔡宾宾, 吴广佺, 潘志萍, 吴锦程*. 枇杷幼果内源一氧化氮和茉莉酸对低温胁迫的响应. 植物科学学报, 2012, 30(6): 611-617. (通讯作者)

  26. [26] 林素英, 陈 宇, 童丽华, 戴建, 沈爱慧, 吴锦程*. 羧甲基壳聚糖对枇杷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3, 34(18): 312-316. (通讯作者)

  27. [27] 陈宇, 林素英, 徐立影, 吴锦程*. 贮藏温度对采后枇杷果实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7): 1325-1330. (通讯作者)

  28. [28] 陈宇, 黄志明, 叶美兰, 吴锦程* 不同枇杷品种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壁组分的研究. 农学学报, 2012, 2(04): 5-10. (通讯作者)

  29. [29] 吴锦程, 陈群, 唐朝晖, 夏海琳. 外源水杨酸对冷藏枇杷果实木质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22(7): 175-179. (第一作者)

  30. [30] 吴锦程, 唐朝晖. 枇杷4-香豆酸CoA连接酶的某些特性. 植物生理学通讯, 2006, 42(3): 431-434. (第一作者)

  31. [31] 吴锦程, 杨向晖, 林顺权. 枇杷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果树学报, 2006, 23(5): 774-778. (第一作者)

  32. [32] 吴锦程. 枇杷的生产与科研. 莆田学院学报, 2004, 11(3): 31-37.

  33. [33] 吴锦程, 黄晓尊. 水杨酸对枇杷冷藏效果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0(6): 813-818. (第一作者)

  34. [34] 吴锦程, 夏海玲, 唐朝晖, 赖育兰, 陈群. 白肉枇杷多酚氧化酶酶学特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11): 96-98. (第一作者)

  35. [35] 吴锦程, 杨向晖, 林顺权. 枇杷属植物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应用. 莆田学院学报, 2006, 13(5): 30-39. (第一作者)

  36. [36] 吴锦程, 黄华明, 范国藩. 清见桔橙生长结果特性及栽培技术. 福建果树, 2004, (1): 57-58. (第一作者)

  37. [37] 吴锦程. 日本白肉枇杷良种——白茂木. 福建农业, 2003, (5): 10-11.

  38. [38] 吴锦程, 林顺权, 郑敏, 刘国强, 陈建琴, 陈铁山. 枇杷良种“白茂木”引种试验初报.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2, 31(4):33-36. (第一作者)

  39. [39] 吴锦程. “霞溪本”橄榄小苗嫁接试验研究. 莆田学院学报, 2002, 9(3): 86-89. (第一作者)

  40. [40] 吴锦程, 林顺权. NAA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品质影响初报.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0, 29(44): 2299--3311. (第一作者)

  41. [41] 吴锦程, 刘国强. 龙眼控梢促花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 1999, (3): 34. (第一作者)

  42. [42] 吴锦程, 刘国强. 晚熟龙眼新品种‘松风本’. 园艺学报, 1999, 26(6): 413. (第一作者)

  43. [43] 吴锦程. 稀优龙眼新品种——水南1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1999, (4): 15. (第一作者)

  44. [44] 吴锦程. 枇杷园综合改造技术要点. 福建农业, 1999, (11): 11. (第一作者)

  45. [45] 吴锦程. 福建枇杷品种改良研究进展.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8(4): 21-25. (第一作者)

 

学术交流

  1. 1. 参加第一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西班牙)并作Effects of Naphthaleneacetic Acid on Fruit in ‘Jiefangzhong’ Loquat学术报告。

  2. 2. 参加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中国)并作AFLP Genetic Diversity in Loquat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Cultivars学术报告。

  3. 3. 参加第三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土耳其)并作Effects of GSH on Chloroplast Membrane Fluidity and the Glutathione Circulation System in Young Loquat Fruits under Low Temperature Stress学术报告。

  4. 4. 参加第四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意大利)并作Changes of Sorbitol Content and Related Enzymes during Fruit Development in Two Loquat Cultivars学术报告。

  5. 5. 承办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2006)

  6. 6. 承办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2013)

 

成果转化

注重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莆田绿森庄园枇杷酒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干型枇杷酒生产技术并已投产。培育的白肉枇杷新品系洋太白韵白圣洁已在生产上推广种植收到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条:林大河个人简介
下一条:郑炳云个人简介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