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学院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公告 >> 正文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0-2021学年工作要点

2020年10月28日 10:04  点击:[]


今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学院2020-2021学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推动学院发展为要务、改革创新为关键、立德树人为根本,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主题,创新发展思路、规划发展路径、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学院2020-2021学年工作要点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科学谋划,编制好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是学院抢抓机遇,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制定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为统领,全面审视学院办学理念与顶层设计,科学设定学院十四五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高质量完成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以切实可行的路径推动学院的发展

二、创新发展,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要把一流专业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流专业建设是关系到学院发展、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全院上下要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力争本学年内一流专业建设取得突破,同时老专业改造提上议事日程。转型工作要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为抓手,继续推进产业班和专业群建设,规范、完善产业班教学管理制度,做好产业学院建设的总结工作,迎接省转型示范校的考核评估,促进学院转型发展课程建设:两性一度为遵循,强化专业核心课、专业课、实践课的课程建设,组织教师积极申报线上线下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等课程改革项目。致力于探索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专业。同时加强教师相应课程与教学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平台:充分发挥生物化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习基地、实训室、实验室等教学平台的实践教学功能,建立健全实习基地遴选、考核评估、淘汰机制,着力培育实习+就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三创工作: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学创新创业、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等三创工作取得成效。

三、整合资源,突出学科特色建设

硕士点建设:特色发展,凝炼特色,合力打造学科特色,为硕士点创建夯实基础,鼓励教师申报硕士生导师,做好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制药专业硕士点的申报准备工作。重点实验室: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学科平台年度进展目标,加强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枇杷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生态环境及其信息图谱重点福建省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学科:生态环境重点学科、生物工程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型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建设、硕士点建设要统筹推进,谋划申报新的应用型学科。项目成果:组织申报项目、成果、专利,本年度内力争在国家级项目和横向课题有新突破。服务地方:树立科研平台创新、服务、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实验室开放,仪器共享,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方式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提升科技服务社会的能力。学术活动:积极推行Semina、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参加高质量的学术会议等方式活跃学术思想。

四、统筹协调,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引进高水平优秀博士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学科带头人),为人才强院集聚或储备人才。修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关于推荐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人员量化考核的规定》,以职称聘评为导向推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行院领导挂钩系部,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引领,适应学院的转型发展需要。

五、全员参与,大力推进就业工作

重视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找准就业工作有利的时间节点,进一步提高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打造就业畅、招生旺的良好局面。生源是学院生存的根本,生源质量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六、多措并举,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和完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对行政、教学、教辅等不同岗位人员的考核标准,细化考核指标,强化过程考核,用好考核结果,使目标管理真正起到促进工作的作用。实施《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拉开绩效工资档次,建立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提高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七、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做好新校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实验楼的规划设计、枇杷文化展示馆、枇杷种质资源圃等,以适应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领导,完善系部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实现系部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和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培育实习、就业品牌教育基地,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

八、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以完善学院制度为核心,强化学院治理体系建设,保障行政管理有效运行,提高服务水平。修订相关制度,废除一些制度,推行院行政领导挂钩系部中心制度,系部中心主任例会制度,行政管理例会制度,实验中心管理例会制度,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运行效率),参加各种会议制度,简化物资采购、验收、报销制度。建立实习基地遴选、考核评估、淘汰制度。

九、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工作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督导组的作用,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要“担起三个负责”和“强化四种意识”,也就是教师要对学院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强化为人师表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洁从教意识;以师德师风建设带动学风、考风好的转变。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扶贫帮困及奖学金、助学金管理,为贫困生解决后顾之忧。

十、固本强基,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加强思想建设。密联系学院改革和发展实际,组织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深入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基层党支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制度化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组织建设。以教育部样板党支部为示范带动作用,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向心力,同时抓好党员培养发展工作。强化宣传工作。拓宽宣传渠道,充分发挥学院网站、橱窗、新媒体等宣传作用,大力宣传学院在建设、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加大学院文化建设力度,打造学院文化特色。抓好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及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育,加大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院内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2020.10.20


上一条: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2021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下一条: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十一周主要工作安排表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