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生学院记者团讯 记者 林佳欣 赵薇 阙晓梅】为响应2021年全国科普日主题“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月13日,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成员、环生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林授锴于线上开展“枇杷生物技术”主题讲座活动,环生学院2020级和2021级生物技术专业同学参加。
据悉,本次讲座由福建省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共青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委员会主办,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学术调研部承办。
在讲座中,林授锴首先从枇杷的概况、用途、文化等方面进行科普宣传。枇杷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果肉柔软多汁,可供鲜食、加工、药用及观赏。在枇杷文化中,中国利用枇杷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它是枇杷审美和枇杷文化的奠基石,也标志着中国枇杷文化的形成。随后,林授锴向同学们介绍道:“枇杷是莆田市特产之一,莆田市依托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在枇杷的生产和种植方面尤为独特,种植面积广,产量高。”
同时,林授锴还简要介绍了莆田学院枇杷课题组,并重点科普了课题组枇杷种质创新与利用、枇杷采后科学与技术及枇杷栽培生理等方向的研究进展。最后,林授锴向同学们讲解了有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立项项目以及参加学科竞赛等的相关知识,并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答疑。
本次讲座通过搭建师生交流平台,进一步加强环生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和提高同学们的对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类竞赛活动,更好地培养了学院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