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2025届考研学子备战复试,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近期开展了一系列精准化、多维度的复试指导活动,覆盖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通过专家讲座、情景模拟、互动答疑等形式,为学子送上“通关秘籍”,全方位点亮研途灯塔。
2月28日,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首场“决胜复试场”特训营在学院会议室拉开帷幕。生物工程系主任林娟娟副教授与教研室主任马世伟副教授联袂主讲。马世伟以大数据分析切入,梳理近三年全国生物类专业复试分数线波动趋势,结合招生计划变化,为学子构建择校调剂“坐标系”。林娟娟则拆解复试评分标准,从专业素养(40%)、科研潜力(30%)、综合素质(20%)、英语能力(10%)四大维度传授策略,强调“复试评分表即作战地图”。针对普遍存在的“复试焦虑”,她通过情景模拟演示导师思维,并传授“三分钟呼吸调节法”等心理调适技巧。马世伟更以自身考研经历鼓励学生化压力为动力。

图为生物技术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图为生物技术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应用化学专业于3月4日召开复试辅导会,系主任杨磊教授剖析当前复试形势,介绍莆田学院“材料与化工”硕士点建设进展,鼓励学生主动求教、把握调剂机会。教研室主任黄靖博士聚焦简历打造与复试趋势,提出“STAR法则”展现实践经历。该专业还推行“一师一生”全程指导,为每位考生配备专属导师,将关怀落到实处。

图为应用化学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图为应用化学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3月6日,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中文楼312开展“精准指导、点亮考研梦”活动。硕士生导师周凤超、邓仕彬围绕简历优化、面试流程、调剂策略等展开指导。周凤超建议跨专业考生以“科研日志”弥补论文空白,邓仕彬则强调面试着装得体、主动联系往届学长学姐获取经验。两位老师总结关键建议:夯实专业基础、追踪学科前沿、针对性制定复试方案。

图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图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同日,环境工程专业在学院会议室举办复试指导会。饶艳英副教授详解复试流程与评分标准,李章良教授从资格审查、专业知识考查到面试技巧多维度解析,强调“眼神交流与逻辑表达并重”。王春花老师补充实践操作环节要点,提醒学生熟悉实验设备;刘媛利老师针对英语面试提出“专业英语思维导图”学习法。现场互动环节,学生就科研能力展示、导师提问技巧等踊跃提问,教师结合案例逐一解答。

图为环境工程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图为环境工程专业老师指导现场。
环生学院的系列护航活动注重实战指导与个性化帮扶,师生反响较好,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通过“个人优势雷达图”明确备考方向;食品专业学生表示“简历优化让短板变亮点”;环境工程212班罗礼兴感慨:“原以为面试只需答题,如今方知仪态与表达同样关键。”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则对“专属导师制”深感暖心,称“备考更有底气”。林娟娟副教授表示:“我们期待通过系统性指导,帮助学子从‘答题者’蜕变为‘科研伙伴’。”学院将持续关注学生需求,以多元举措助力研途,静待学子凯旋。
复试指导是学院“研路护航”工程的重要环节,后续学院将推出模拟面试工作坊、导师推荐双选会、调剂信息追踪系统等举措,并依托各专业特色,如生物工程的“科研日志”指导、应用化学的“一师一生”全程陪伴,构建“多元协同”全方位支持体系,确保学子在复试各环节获得精准支持。
(环生学院综合报道)
供图:环生学院记者团、各专业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