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闵志勇与养殖负责人为实践队上课。林意楠 文/图7月8日,莆田学院“青梦海扬”乡村振兴实践团的大学生们登上南日岛渔民的作业小艇,前往闻名遐迩的“海上牧场”,深入了解南日岛独特的海洋经济和魅力。
实践团首先参观“岛之原”鲍鱼养殖基地,“南日鲍之所以养得好,是因为养殖技术卓越,鲍鱼成活率高、成长速度快。”基地负责人张国明自豪地介绍了其研发的先进养殖技术。他表示,正是依靠科技创新,南日岛的鲍鱼养殖业得以持续发展,渔民们通过日积月累的经验不仅构建了专业的养殖设备,还总结出高效养殖技术,纷纷走上致富之路。
莆田学院生物研究方面的专家闵志勇教授一起走进鲍鱼养殖基地,他拿起一头鲍鱼,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海上思政课”。他分享了自己长达20余年的鲍鱼养殖研究历程,详细介绍了鲍鱼的基本结构、生命周期、不同季节的生长规律和南日鲍独特的养殖技术等知识。他说,南日岛鲍鱼养殖区内采用的是环保型树脂材料的渔排,这不仅是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响应,也体现了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聆听了闵志勇和张国明的分享后,实践团成员对海上养殖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实践团的杨烨同学说,一望无际的大海,蕴含了丰富的资源,如何与大海和谐共生是个巨大的课题。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奋发不懈,为推动科技兴海和海洋生态保护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