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第五届海峡城市环境论坛开幕式现场。 环生学院供图
10月17日至18日,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城市环境论坛在厦门举办。论坛共设立一场主论坛和十四场分论坛,主要围绕当下热点的低碳产业发展、新污染物处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环境保护问题等话题进行探讨。来自海峡两岸环保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并作技术分享。

图为第五届海峡城市环境论坛开幕式(右一为刘明华教授)。 环生学院供图
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与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市政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联合主办,莆田学院等参与承办,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等20家单位联办。莆田学院副院长刘明华教授作为受邀嘉宾出席会议,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师生还在承办的分论坛——2024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论坛上作发言交流。

图为台湾大学环境工程学研究所终身特聘教授蒋本基作报告。 环生学院供图
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贺泓,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与生态前言交叉研究院院长余刚,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校长讲座教授裴有康,台湾大学环境工程学研究所终身特聘教授、碳循环永续技术与评估研究中心主任蒋本基教授进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主论坛专题报告。
论坛期间,莆田学院副院长刘明华教授与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黄建辉教授受邀出席了分论坛之一——第二届福建省生态环境院所长论坛,与两岸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当前生态环境挑战。分论坛下半场由黄建辉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论坛的还有: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陈庆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所长郑煜铭、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与福建理工大学研究生处处长蒋柱武、福建省环境科学院副院长石成春、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院长王新红、华侨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荆国华、厦门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傅海燕等。各位专家从学科发展与未来合作的角度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为两岸进一步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莆田学院副校长刘明华教授发言。 环生学院供图
图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学院院长黄建辉教授主持分论坛。 环生学院供图
“2024研究生可持续发展论坛”是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台湾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台湾中山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上百位青年、研究生、学者以“两岸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为主题作交流。该分论坛由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及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垃圾渗滤液全量化处理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承办,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3名研究生受邀参加并展示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基于金纳米棒光学特性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基于后修饰法构建ZIF-8@Eu荧光复合材料及其在新污染物分析中的研究;从生物质合成硼氮纳米片用于增强电荷分离与制氢的应用等。在学术汇报环节,我院研究生与来自两岸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为今后的科研合作与学科发展拓展了新思路。

图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学院研究生丁晓莹发言。 环生学院供图

图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学院研究生陈金豪发言。 环生学院供图

图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学院研究生张顺发言。 环生学院供图
此次论坛期间,我院还通过展示硕士点建设成果、重点实验室项目等方式,积极宣传学科发展进展,进一步提升了学院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影响力。此次活动为两岸高校搭建了一个高效的沟通平台,为未来在学术合作、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此次论坛,我院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议题上,与两岸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强与两岸有关高校的合作,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刘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