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科研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建设 >> 科研平台 >> 正文

“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2020年07月17日 09:33  点击:[]

“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一)本学科现状

莆田学院省级“生物工程”重点学科于2011年3月获批正式成立。生物技术专业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科团队具高级职称人数达16名,占比66.7%;其中含6名教授,占比25%;10名博士,占比41.7%;硕士以上学历占83.3%;4位教师受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承担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重点建设项目1项,海西建设项目1项,4项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9项福建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7项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5项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达952.8万。学科教师共获得7项发明专利,4项科研学术成果获奖,发表的学术论文21篇被SCI收录、6篇被EI收录和38篇被CSCD收录。

 

(二)学科带头人介绍

吴锦程,男,1965年8月出生,教授,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园艺学会枇杷分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枇杷行业后备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557. 2-2009《枇杷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审定专家,《Plant Breeding》和《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审稿专家,福建省园艺学会理事,“生物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新型污染物生态毒理效应与控制”福建省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枇杷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从事果树资源与分子生理学研究,先后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莆田市科技重点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1项等。先后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第八届·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高校优秀参展项目”二等奖、“高校服务海西产学研优秀合作项目”优秀奖、“莆田市科技先进工作者”、“莆田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科研成果通过省部级成果鉴定分别达国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以上成果个人均排名第一)。“干型枇杷酒” 通过省经贸委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并获福建省优秀新产品奖三等奖(分别排名第三、第四)。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45篇,其中SCI收录5篇、EI收录1篇、ISTP收录1篇。应邀参加第一届(西班牙)、第二届(中国)、第三(土耳其)、第四届(意大利)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作4次学术报告;承办第二届国际枇杷学术研讨会(2006)和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2013)。同时与西班牙Valenciano农业研究所和土耳其Mustafa Kemal大学长期进行枇杷科研的合作与交流,应邀参加我国枇杷基因组测序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介绍

1. 特色生物资源工程

本学科方向主要立足福建省资源优势,现阶段主要以枇杷和鲍鱼等为研究对象,依托“枇杷种质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重点建设项目、“枇杷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学科平台,开展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生物技术辅助育种和分子生物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野生枇杷和离子束生物技术在种质资源创新中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目前,本学科方向的研究人员在低能离子束介导的枇杷矮化育种(应用研究)、枇杷果实木质化关键基因的克隆表达、枇杷采后贮藏期木质化的差异转录组学及蛋白质组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顺利,将可能取得一定突破。

2. 蛋白质工程方向

主要研究酶等生物活性分子的提取和分离纯化,研究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及酶分子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对酶的抑制和失活作用动力学有较深入研究。着力高效开发利用生物酶,注重固定化酶中固定化生物材料和固定化方法的研究,在纳米复合微球、壳聚糖改性及其它磁性微球材料的制备和表征上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成果。加强固定化酶反应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预期将取得较大突破,弥补了本省在固定化酶研究上较为薄弱的不足。此外,对生物功能分子抗菌肽、熊果酸、多酚、类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功能也有较多涉及。

3. 微生物工程方向

本方向研究人员已开展“赤潮微生物控制”、“病虫害微生物控制”等多项科研研究,取得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基于“以菌治藻”的生防理念,因地制宜地选择近几年福建近海海域发生频率高、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产毒藻种为研究对象,分离筛选出高效溶藻细菌,探讨溶藻机制,采用物质分离技术分离纯化杀藻菌所产生的杀藻活性物质,从生理生化和基因水平阐释杀藻菌及其杀藻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同时在果园典型污染物(重金属和农药等)单一-复合污染下土壤污染与质量退化生物学诊断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而富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一些重要的基础性研究成果。

 

(四)本学科建设目标及主要任务

本学科针对我省生物工程产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开展研究,具有紧迫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可进一步提高我省对生物种质创新、贮藏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基础理论和产业化技术的研究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提高我省生物工程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扩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范围和规模,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科技进步,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本学科预期建设成效

通过“生物工程”重点学科建设,总体上可提升我省在国内本领域的研究水平,科学配置和完善我省本领域的研究体系,并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力争使本学科的个别方向达到国内同行的先进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优势和特色学科,同时提升其他学科方向的整体水平,达到或超越区内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国家、教育部等各类学科评估中的地位有较明显的上升,进一步提升本学科在地方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影响力。


上一条: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简介
下一条:“生态环境”省级重点学科简介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