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学院的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行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工艺美术学院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附件1.工艺美术学院备课环节质量标准
附件2.工艺美术学院本科理论课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附件3.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实习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附件4.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实训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附件5.工艺美术学院本科试卷(笔试)质量标准
附件6.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大作业、课程论文质量标准
附件7.工艺美术学院实验、实践、技能考核质量标准
附件8.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质量标准
附件1.工艺美术学院备课环节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备 内 容 | 钻研标准 | 认真研究本专业的教学计划,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了解先行课的教学情况和后续课的要求,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 |
教学大纲 | 各门课程均须制定符合教学计划要求的教学大纲。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组织教师编写教学大纲。大纲应明确规定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细目及达到的教学要求和课时大体分配。 |
教学、辅导用书 | 教材选用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教材与教学大纲一致,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性和理论性较强,体现启发性、适用性和思想性。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科书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构体系。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理论、概念,明确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系统性。 |
备 学 生 | 知识基础 | 了解授课对象的生源构成,清楚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储备情况,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 |
学习能力 |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了解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掌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
学习要求 | 主动搜集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和对教学的意见等相关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或修订教学方案。注重教学创新,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
备 方 法 | 教学方法 |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过程化管理与考核。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践,注意启发式教学。 采用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指导与研究、理论学习与案例分析、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注意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混淆、易出错或易疏忽的问题,采取启发、设问、质疑、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手段 | 积极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课堂上教与学互动良好,能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课堂特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备 进 度 | 授课计划 | 任课教师开课前应编好学期授课计划、明确教学进度、教学各环节安排和学时分配。同一课程同时有几位教师开课的,应由课程负责人制定统一的授课计划。 |
| 教案 | 任课教师要认真编写教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设计、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优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安排详细,重点、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时间安排合理。 课后进行自我总结分析,结合教师教学实践和经验以及学生实际调整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
附件2.工艺美术学院本科理论课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教 学 设 计 | 教学文件 | 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大纲应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新成果,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坚持以生为本和以OBE理念为导向,对标对表,文字清楚,术语定义准确、写作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要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发掘、梳理各类课程和教学环节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或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有机融合。 |
教学、辅导用书 | 教材选用必须符合相关要求,教材与教学大纲一致,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性和理论性较强,体现启发性、适用性和思想性。 |
授课计划 | 任课教师开课前应编好学期授课计划、明确教学进度、教学各环节安排和学时分配。 |
课前准备 | 提前准备教案、PPT、所需教具、模型、挂图、现代化教学设备等。任课教师认真编写教案,设计、选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新开课教师要经过试讲,由学院(部)主管领导组织人员评定。试讲合格后,方可承担课程教学任务。 |
课 堂 教 学 | 教学内容 | 讲授内容充实,信息量适宜,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表述正确无误。教学内容应能反映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新成果、新进展。 |
教学方法 |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合理进行过程化管理与考核,积极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践,教学有启发性,课堂上教与学互动良好,能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教学方法。根据课堂特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
教学态度 | 遵守教师行为规范,坚持教书育人;认真组织教学,课堂状态良好;授课熟练,语言表达准确、简练、清晰,板书有序、规整。 |
辅 导 答 疑 | 答疑方式 | 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解除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答疑采取多种形式,答疑内容有适当记载。 |
答疑效果 | 教师在辅导答疑中既要热情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又要注意培养优秀学生。疑难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学生总体上比较满意。 |
批 改 作 业 | 作业量 | 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内容特点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次数因课程性质不同有所不同,课程学分为1学分的作业不少于1次,2学分的不少于2次,以此类推。 |
批改量 | 原则上全部批改,特殊情况要在事先说明。 |
批改质量 | 作业中正确与错误有明确标识;对错误之处扼要指出错误性质并给出正确做法的提示。或对作业质量的优劣(好/不好)做出标示。 |
作业成绩 | 作业成绩在平时成绩中所占比例有明确规定,每次批改有成绩(或等级),并登记在教师课堂教学手册中。 |
考 试 与 评 卷 | 试题内容 | 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达到检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效果。试题内容准确、规范、无歧义。 |
题量及难度 | 符合学生实际,恰当掌握试题的难易程度及试题分量,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
评分标准 | 有参考答案,评分标准科学合理。 |
评分准确性 | 严格按照事先提交的标准答案、评分标准执行,客观、公正地评定课程考试(考查)成绩,无错判、漏判;有复核。 |
试卷分析 | 按规定进行试卷分析,对命题和成绩作出客观评价,总结经验,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试卷存档符合要求。 |
附件3.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实习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教 学 设 计 | 教学文件 | 制定实习大纲,实习计划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
实习手册 | 根据专业特点,编制实习手册,符合学校、学院相关规定 |
实习安排 | 落实实习单位与指导教师,有规范的实习进度安排。 |
安全教育 | 实习前做好安全教育,签订安全协议。注意事项事前落实到位。 |
实习基地 | 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签订相关协议。具有一定数量的比较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每个专业不少于5个,实习基地应具备专业实习所需要的设备、资料等基本条件,能够满足各专业实习教学要求。 |
实 习 过 程 | 实习记录 | 学生按照实习手册要求填写工作情况,记录完整。 |
实习指导 | 指导教师指导到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
实习规范 | 能按照实习单位的工种要求,规范操作。 |
实习报告/鉴定 | 每个学生均要提交实习报告,能公平公正给出实习鉴定。 |
实 习 考 核 | 实习单位初评 | 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工作表现、完成情况等进行公正评价。 |
实习综合考核 | 实习生回校后再次进行综合考核。 |
实习终评成绩 | 根据实习过程、实习基地初评、实习综合考核,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应规定合适的分值比例,对学生的实习给出终评成绩。各评价环节要有评分标准。终评成绩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登记。 |
附件4.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实训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教 学 设 计 | 教学文件 | 制定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训大纲,并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
实训安排 | 落实实训场所、材料及指导教师,有规范的实训进度安排。 |
安全教育 | 实训前做好安全教育,设备操作说明等注意事项事前落实到位。 |
实 训 过 程 | 实训规范 | 学生按操作规程和步骤正确进行操作。 |
实训指导 | 指导教师指导人数合理、指导到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
实训报告 | 学生均有实训报告,并及时批阅。 |
实训总结 | 指导教师及时总结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为后续实训工作提供参考 |
实 训 考 核 | 考核办法 | 实训管理规定中明确实训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应以学生操作技能考核为主。 |
成绩评定 | 严格按评价标准进行考核。 |
附件5.工艺美术学院本科试卷(笔试)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试 题 质 量 | 内容分布 | 基本覆盖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难易度适中。 |
题量题型 | 题型安排合理、题量适当,各主要章节的内容分布与分值分布较均匀,无大面积过高或过低现象。A,B两套试题等量、等难度,无重复。 |
试题更新 | 与上届相比,题目重复率≤20%。 |
试题版面 | 题目描述准确;字符、图表等符合基本规范;卷面分值累计无误;试卷版面(字体、字号等)符合规定。 |
答题卡 | 答题卡制作与试题相对应,符合要求 |
参考答案及评分原则 | 有参考答案,分步得分点设置较合理。 |
评 卷 质 量 | 评卷安排 | 评卷人、核分人责任分工明确、批阅人有签名 |
评分准确 | 参照参考答案设置的得分步骤严格评分,基本没有误评、漏评。 |
评分规范 | 得分累计、填写规范,无遗漏。对发生差错的,做好更正并签名。 |
成绩评定 | 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比例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并符合学校基本要求;成绩评定操作基本规范。平时成绩根据学生作业、实验/实践、小论文、小测、期中考、考勤等进行评定,评定依据充分,公平合理。 |
试 卷 归 档 | 管理规范 | 按照学校要求,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试卷袋封装:试卷、学生答题卷(按学号顺序排列)、课程试卷A卷、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登记表、试卷分析表、考场情况登记表。上述各种材料填写完整、无差错,二级学院(部)有审核。 |
附件6.工艺美术学院本科大作业、课程论文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考 核 要 求 | 考核要点 | 考核要点应能够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达成程度。 |
考核难度 | 考核要点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
成绩评定标准 | 成绩评定应有标准,评价指标应合理有效,不同成绩应有区分度。 |
评 阅 质 量 | 评阅安排 | 评阅人、复核人责任分工明确、评阅人应对考核学生的考核情况填写评语,复核人要认真复核。 |
评分准确 | 参照成绩评定标准评分,评分准确,基本没有误评、漏评。 |
评阅规范 | 评阅应有记录,课程报告等应批注相关批改意见 |
成绩评定 | 期末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占学期总成绩比例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并符合学校基本要求;成绩评定操作基本规范。平时成绩根据学生作业、实验/实践、小论文、小测、期中考、考勤等进行评定,评定依据充分,公平合理。 |
材 料 归 档 | 管理规范 | 按照学校要求,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试卷袋封装:课程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登记表、课程论文考核分析表、学生撰写的各类报告按照学号顺序排序归档。上述各种材料填写完整、无差错,二级学院(部)有审核。 |
附件7.工艺美术学院实验、实践、技能考核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考核设计 | 考核要求 | 任务能体现课程目标,考核标准与课程目标对应。 |
实验考核 | 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在课程结束后必须有综合考核。 |
成 绩 管 理 | 评分标准 | 各考核环节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和社会实际需要的考核重点和具体考核办法及相应的评分标准。 |
成绩构成 | 由理论和技能两部分构成,并以技能部分为主,所占比例应符合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
成绩分析 | 成绩提交后下载填写实践考核分析表(实验/实践/技能),及时总结分析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结合学生基础,分析后期教学采取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
材 料 归 档 | 管理规范 | 按照学校要求,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试卷袋封装:课程考核要求及评分标准、学生成绩登记表、课程考核分析表、学生材料按照学号顺序排序归档。上述各种材料填写完整、无差错,二级学院(部)有审核。 |
附件8.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创作(设计)质量标准
项目 | 内容 | 标准 |
选 题 意 义 | 选题性质 | 基本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目的 |
选题份量 | 题目大小适当,难易程度适中 |
选题价值 | 理论性题目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际应用意义。 |
进 度 安 排 | 文献调研 | 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追踪本领域研究现状或行业动态,能支撑该论文(设计)的选题。 |
任务下达与开题 | 教师按时下达写作任务、学生按时开题且符合学校及学院要求。时间进度安排合理,工作量饱满。 |
创 作 / 设 计 过 程 |
过程指导 | 学生能按照计划步骤、相对独立开展工作;教师指导人数合理,指导到位,及时解决问题,指导记录有针对性,能简要记录指导的情况,次数不少于6次。 |
成果规范 | 写作形式符合专业特点和选题需要。文字表达、书写格式、图表(图纸)、公式符号、缩略词等方面符合通行学术规范。在资料引证、参考文献等方面符合通行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基本符合学校及学院的要求。 |
写作逻辑 | 体系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论点鲜明,论据确凿,论证充分,达到所在专业领域要求。 |
成 果 水 平 | 文题符合度 | 内容应符合题目所设定的问题。 |
专业水平 | 将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合理应用到研究过程,能体现所在专业领域的能力和素养。研究方法合理,论证分析严谨,数据记录规范,能体现一定的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
成果创新性 | 无抄袭,引用规范,成果的复制比低于30%。阐明了新观点,或将经典理论创新性应用,或阐释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
成果价值 | 面向所在专业领域学术问题或行业社会实际问题,有一定的理论或实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