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1月25日上午,在莆田学院新校区中6楼105教室中,六位同学正在进行的群诵《沁园春•长沙》,让这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下子“活”了起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为了叙述中国革命,演绎壮美史诗,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文化与传播学院开设了特色课堂思政课——“毛泽东诗词思政课”。课堂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晖主持,文化与传播学院中师191与中文191的全体学生参与。
课堂上,同学们各显神通、老师们倾情加盟,12场节目轮番登台。独诵、对诵,群诵、歌唱、舞蹈、书法、评析、情景剧、乐器弹奏,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节目分为《谁主沉浮》《战地黄花》《长征万里》《还看今朝》四个篇章,涵括了革命战争时期、长征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诗词名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拉开了活动序幕。在同学们深情朗诵和歌唱时,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徐燕青走上讲台,为节目现场题字。他动作轻盈,笔法娴熟,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两行大字跃然纸上时,同学们无不赞叹,台下掌声雷动。文化与传播学院刘志华老师对《采桑子•重阳》做了精彩的点评,结合诗词介绍了文学的性质与审美性的统一,为现场的艺术氛围点缀了理性的光辉。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陈蓉祯团队带来的琵琶演奏,激扬的诗词与铿锵的旋律交融在一起,将毛泽东的形象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王中晓领诵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激情饱满,气势磅礴,将节目气氛推向最高潮。
“为了上这堂课,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思考、准备台词、查找资料等等,还请教了王中晓老师关于朗诵的一些建议。之前对毛主席的了解仅限于历史书上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毛主席,感觉他仿佛走进了我们的思政课堂。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中师191林雅娟同学说道。
谈及此次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陈丽晖表示:为了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思政课亲和力、针对性,我们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发挥学生在学习思政课的主体作用,通过体验参与式的思政课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沉浸式的感受,提升课程实效,努力使思政课成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的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优秀课程。“这节思政课,同学们将毛泽东的诗词编成一个个节目表演出来,在极富情感的渲染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起到了叙述革命历史、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作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让老师们深受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说,这堂思政课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融媒体中心记者 黄蕊芸 沈雨 见习记者 常中嘉 张佳)
责任编辑: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