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教师党员向宫庙负责人询问鼓吹乐 杨旻蔚摄

图为党员谢芳老师向老艺人黄金标请教民间音乐演奏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助推教师科研。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组织教师党员谢芳、张大军、颜东、王世娟、杨旻蔚等一行人赴仙游县度尾镇覃边村的龙井宫、锦溪宫和莆田艺校,深入实地田野采风,详细调研考察当地民间民俗的音乐活动。
5月17日,音乐学院党员一行人赴仙游县度尾镇覃边村的龙井宫、锦溪宫考察民俗音乐大鼓吹。龙井宫、锦溪宫始建于宋代,而在度尾镇流行的鼓吹乐,不仅是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一,亦是中国音乐历史上较为古老的乐种之一。每年的节庆日都会在龙井宫、锦溪宫开展各式各样的民间民俗活动,其中欢乐喜庆的场面烘托就离不开鼓吹乐的演奏。
教师党员先后抵达龙井宫、锦溪宫,与宫庙中负责人交谈,从负责人口中得知,度尾鼓吹乐起源于北宋,原为北狄军乐,传入中原后,与大曲相结合,成为黄门鼓乐。经历代不断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当前史书和典籍还缺乏度尾鼓吹乐完整的记载。本次田野采风过程中,宫庙负责人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了度尾鼓吹乐的现状、演奏方式、乐器形制、曲目等问题。
5月19日,音乐学院教师党员一行人赴莆田艺校考察莆仙民间音乐演奏方式,老艺人黄金标现场演奏莆仙民间乐器,教师党员们现场学习乐器演奏并做好采风记录。
本次“党建+科研采风”活动深入实地调研,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提前做好计划安排和出行方案,通过对仙游县度尾镇鼓吹乐音乐形态的本体挖掘,获得真实的第一手原始资料,教师党员纷纷表示接下来要多与民间艺人保持沟通与交流,多到实地调研考察,开展学术科研的同时进一步做好对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真正的学问从民间来,研究者应该深入民间去。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本次田野采风,让党员教师们走出办公室,走出研究所,研究当地民间民俗生活中的音乐,了解生活中的民乐韵律,以解决大家在课题项目研究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音乐学院 陈美静、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