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支部建设 / 正文

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持续发力开展“党建助推科研”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日期:2022-05-12 浏览量:

图为教师党员卢雪珊主讲艺术之美 音乐学院供图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助推教师科研,5月10日下午,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于腾讯会议开展“党建+科研”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莆田学院科研处主办,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协办,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教师党员卢雪珊主讲,特邀文化与传播学院博士刘志华联合开讲。

本次沙龙主题为:艺术之美与人文之美。教师党员卢雪珊以“音乐美学的二律之争”开讲艺术之美,文化与传播学院博士刘志华以“美的散步”为题开讲人文之美。

卢雪珊认为,各国辞典及不同著作都对“美”、“美学”、“音乐美学”的界定与说法,让大家对“美”“美学”及“音乐美学”有个准确的理解;“自律论”与“他律论”在西方音乐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及不同争鸣,存在一个时间上的序列;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无自律论与他律论之分的说法,以中西方音乐美学发展反思音乐美育,特别是新课标背后折射的音乐教育哲学观。卢雪珊强调,在音乐教育领域中,不能为音乐而音乐,音乐教育应当从整体论的视野去关照音乐学科对于人的发展作用,以美化人为音乐教育的终极追求。

刘志华以《乞丐和玫瑰花的故事》引出人文之美。他的发言主要有三部分内容:美是主客观的统一;距离产生美;美学的观点与历史的观点相统一。发言中,他热情地邀请钢琴教研室教师叶田就器乐之美的主观与客观进行互动讨论,并以歌舞剧《白毛女》为例,生动阐述距离产生美的艺术哲学内涵,引起与会老师们的在线热议。

讨论环节中,音乐学院张帆、叶田、廖朝琼、谢芳、林琴、杨旻蔚等多位教师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开展学术探讨与观点辩论,他们从美育的课程教学经历、古代史料挖掘、民族音乐学研究等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其中,廖朝琼结合PPT为大家细致讲述了“声无哀乐论”、“声贵说”等古代音乐美学内容,教师党员谢芳以论文《民族音乐学视阈中的音乐美学问题》为例,具体阐述当代民族音乐学视域下的中国音乐美学体系面临的一系列热点问题。

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陈美静表示: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美是不同的,我们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在美育中加强自身修养,发挥党员思想引领作用,运用音乐人文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丰富和充实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温润净化学生的心灵。

沙龙最后,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马达为大家介绍了论文《论音乐审美的特性》,并对本次沙龙的各环节做了精辟的点评与总结。对两位主讲人从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角度讲授不同的美学思想予以充分肯定,提醒大家多去关注跨学科现象,同时他也从艺术课标标准2011年—2022年内容上的变化,强调了跨学科的研究重点。

本次“党建+科研”沙龙活动旨在从艺术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不同角度一起探寻美的教育,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以美育人,把美传递给学生,推动党建和美育工作深度融合。同时也是音乐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开展党建业务与学术科研融合的再次实践,本次实践开始尝试与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展跨学科学术沙龙,有利于增进多学院跨学科的学术了解和思维碰撞。

(音乐学院 吴芳、陈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