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上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福建省药学类专业建设研讨会于莆田学院李文正图书馆一楼视频会议室展开。本次会议由莆田学院主办,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旨在进一步推进莆田学院药学一流本科专业的建设,共谋新时代背景下药学学科创新发展大计。
会议伊始,副校长李文芳致开场辞。他对本次出席会议的嘉宾与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本次会议将进一步骤焦如何搭建更完善科学体系,提升药学专业的人才实力,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聚焦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入探讨学科建设的策略和规划,沟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创新思路。
会议上,福建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负责人姚宏教授发表报告,“人参皂苷Rb1靶向caspase3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制”。他表示人参皂苷Rb1已被证明能保护心脏免受缺血/再灌注(I/R)损伤,通过几种实验模型,可得出分布指出Rb1的抗心肌缺血的作用、Rb1对抗心肌损伤的主要机制不是对心肌细胞ROS的清除作用,首次揭示了Rb1通过靶向caspase3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
闽江学院贾力教授发表报告,从1998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出发,谈及我国未来生物医药学科建设。1998年,全球首款阳痿神药“伟哥”上市,推动辉瑞公司的市值翻番,首次研发了携带NO的创新药斯诺普利。创新驱动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贾力院士表示,在学科建设方面,需要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结合、学术论文、国际合作,可带动生物医药学科的快速发展。
在研讨会上,姚文兵教授就药学学科专业建设的新进展和新思考展开讨论。他指出,药学实践教育体系中,实验内容难以适应制药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需求与医药工业新技术、新业态相脱节的状况亟待改善。适应“新药科”,学科专业设置也要有“新思路”要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匹配。通过积极推动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谋划教育创新、强化学生培养、统领人才培养,来引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孙建平教授进行讲话时,对后疫情时期药学教育展开思考。他提出新时期临床医学教育的发展,存在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有待提高,找工作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等问题。对比需要提高政治站位,完善相关法律,尽快健全药师培训体系,提升临床药师的科研能力,优化课程体系,补齐培养短板,提升对中医中药学的关注程度。以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以“专业认证”为统领,加强临床医学院高端人才的培养。
最后,张勇教授发表报告,他提出“寒地慢病治疗药物靶标发现与活性先导化合物”。我国寒地心血管疾病远高于南方人,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由于气候、饮食、生活习惯等因素,心血管系统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有效治疗药物。报告介绍寒地慢病发生发展的机制、预警分子、临床诊疗方案、药物靶标发现、活性先导化合物研发等方面内容,力求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寒地慢病防控策略。
研讨会最后,李文芳进行总结,参会人员于图书馆一楼合影留念,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王叶)
图为研讨会现场。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摄
图为研讨会现场。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叶 摄
图为福建医科大学药学专业负责人姚宏教授发言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摄
图为闽江学院贾力教授发言。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摄
图为中国药学大学原副校长姚文兵教授发言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叶 摄
图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孙建平教授发言 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摄
图为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张勇教授发言。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摄
图为副校长李文芳发言。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叶 摄
图为合影留念。校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璐晴 摄
上一条:【博士开讲】莆田学院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沙龙第六期顺利开展 下一条: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暨福建省药学类专业建设研讨会圆满召开(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