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与学科建设,拓展师生学术视野,2024年11月7日,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特邀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李新雄到校,开展以“多酸新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性质研究”为主题的紫霄学术论坛。本次论坛在北图209举行,会议吸引了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陈健敏及众多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积极参与,会场座无虚席,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图为活动现场 马荣旭 摄
在陈健敏副院长开场介绍结束后,李新雄研究员分享了关于多酸新材料合成策略与性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别从有机配体功能化、第二金属功能化以及结构组装功能化三方面介绍了关于创新多酸功能合成策略的研究成果。随后,他详细地介绍了多项研究,如:Anderson-型多酸的有机配体、Lindqvist-型多酸的有机配体等多种配体的功能化,以及Lindqvist-型铁簇/铁簇+铜卤簇-有机框架、超四面体异金属簇-有机框架等多种框架的构建,从而得出了多酸有机功能化不仅可以实现金属类型、组分、连接方式的调控,还可实现多酸类型,配体数量,金属价态的调控的重要结论。最后,李新雄研究员强调了结构组装功能化策略在创新多酸构型、提升材料性能促进多酸应用创新中的重要性。通过多酸轮簇、稀土嵌入多酸簇、多酸簇笼等的组装,实现了特定结构的形成,为多酸新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为活动现场 马荣旭 摄
图为活动现场 马荣旭 摄
在自由讨论环节,李新雄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充分交流,一一详细解答在场师生疑问,并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为活动现场 马荣旭 摄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师生提供汲取前沿研究领域的机会,进一步为我院学生未来目标建设提供指引。未来,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将邀请更多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经验分享,促进学术对话,涵养学术生态。
人物介绍:李新雄,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人,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化学学院金属-氧簇化学研究所所长,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晶态多金属氧簇基功能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Am.Chem.Soc., Angew.Chem.Int.Ed., CCS Chemistry,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90余篇,论文被引用超过3970余次(H指数为31)。获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等共4项。2023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目前担任Journal of Rare Earth, Tungsten, Chinese Structural of Chemistry等刊物的青年编委。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李孙凤
指导老师 杨德潮
上一条:【北楼专家讲坛】刘见永研究员讲授“光敏化分子前药的设计、合成及协同抗肿瘤活性研究” 下一条:探秘本草,研习药学 ——北区社区中草药种植园劳动教育系列活动(第三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