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11月7日召开的莆田学院“北楼专家讲坛”中,来自福州大学生物药光动力治疗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刘见永研究员,分享了其在提高光疗法抗癌活性策略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刘见永研究员及其团队在光疗法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在提高治疗效率和降低副作用方面有所突破。
图为会议现场
光疗法包括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癌症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定波长的光激活深部组织中的光敏剂,产生活性氧物质和热来杀死癌细胞。该方法以其微创、可重复使用、对周围健康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然而,光疗法的效果常常受到光敏剂分布不均和光照强度不足的限制。
在此次讲坛中,刘见永研究员介绍了一系列光敏剂和化疗共价结合的前药创新策略,旨在优化光疗和化疗的综合效果。其中包括开发肿瘤响应的光动力-化疗前药,光热-化疗前药,肿瘤诊疗试剂等,以调整光疗和化疗的最大化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系列研究成果已在动物模型上得到验证,数据显示,采用新策略后的治疗方案较传统方法有更显著的肿瘤抑制效果。此外,团队还观察到经过治疗后的肿瘤复发率明显下降,这为药物的长期治疗提供了有力证据。
图为会议现场
提问环节,与会教师对刘见永研究员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些成果将有助于推动光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可能改善当前肿瘤治疗的现状。教师们还就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期待未来在人类抗癌斗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图为合影留念
人物介绍:刘见永,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层次人才C类。2008年于香港中文大学理学院获化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入职福州大学化学学院,现任福建省光动力诊疗行业技术开发基地主任。研究方向为肿瘤药物治疗与分子影像。迄今,在J. Med. Chem.、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CS Sensors、Eur. J. Med. Chem.、Mol. Pharmaceutics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 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3项。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卟啉-酞菁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睡眠医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客座编辑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面上、青年项目和企业横向项目等16项。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姚育如
指导教师 杨德潮
上一条: 坚持医道初心,共筑健康未来 ——莆田学院第九届“医战到底”基础医学知识竞赛圆满结束 下一条:紫霄学术讲坛:李新雄讲解多酸新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性质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