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交流科研思想,碰撞学术智慧,推进科学技术在学科前沿的应用,10月16日,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莆田学院)学术沙龙第九期于北图202教室开展,温煌博士和陈坤泉教授分别以“多孔硅基SPECT/CT及PET/CT成像剂”和“红硒作为元素光催化剂催化活化惰性化合物”为题举办讲座。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副院长阮志鹏、陈健敏及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40余人参与活动。
图为温煌博士 廖荣凯 摄
图为学术沙龙现场 廖荣凯 摄
会上,温煌博士首先介绍了核医学成像、纳米基核医学成像剂、小分子成像优缺点等背景,进而引出多孔硅诊疗一体化优势及不足,纳米表面修饰和细胞膜覆盖的科研思路。随后,他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图像变化数据统计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电化学刻蚀、双磷酸盐修饰、放射标记等科研工作成果,并对本次演讲做出总结和展望。
图为陈坤泉教授 廖荣凯 摄
图为学术沙龙现场 廖荣凯 摄
“我的研究目标是精准高效的合成杂环化合物”陈坤泉教授通过强调杂环合成和有机合成化学的重要性,为介绍研究背景奠定基础。随后,他按照博士期间的工作、工作设想、总结与新开端、进展等环节依次展开分享,提出卡宾作为配体或催化剂的科研思路,并依托卡宾弱作用力促进的光催化脱羧偶联反应、氮宾盐作为光催化剂促进的偶联反应、卤键促进的光催化剂偶联反应等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归纳,证明红晒作为光催化剂具有显著优势。
图为学术沙龙现场 廖荣凯 摄
在自由讨论环节,两位主讲人与在场师生进行充分交流,一一详细解答在场师生关于如何将实验成果与现代医疗技术、环境污染治理进行融合。现场气氛热烈,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图为学术沙龙现场 廖荣凯 摄
在师生们的交流分享和思想碰撞中,药物分析与检验医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莆田学院)学术沙龙第九期圆满结束。今后,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以此为平台,邀请更多专家学者、优秀博士生等进行科研经验分享,促进学术对话,为学院全体教师和博士生打造一个开放和创新的交流平台。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徐思源
指导老师 杨德潮
上一条:紫霄学术讲坛:李新雄讲解多酸新材料的合成策略与性质研究 下一条:医学微生态学福建省高校 重点实验室(莆田学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