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与处置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处置突发技术安全与环境保护事件的安全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性灾害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并能快速、及时、妥善处理突发的安全事故,切实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危害,依照学院等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院综合实验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处置原则
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沉着应对,遇事不乱,反应迅速,处置果断;
3、 先救治、后处理,先制止、后教育,先处置、后报告。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实验室发生的紧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突发水电事故、突发危险化学品事故、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和突发压力容器重大安全事故等。
三、安全应急领导机构与职责
(一)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阮志鹏
成 员:方向昭 伦永志 廖永贵 陈健敏 周岚峰 周北斗 潘凌鸿 庄华梅
(二)安全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建立预防措施;
2、加强应急教育;
3、及时有效地解决突发事件;
4、明确职责,通力协助。
(三)现场指挥
处置事故现场最高负责人由安全应急领导小组或由在场最高级别的党政领导担任指挥,并根据事故性质、危害程度进行分工,以确保抢险、救助工作有序进行,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抢险工作程序
(一)火灾事故一旦发生,视其情况,迅速切断事故源头并及时报警。报警时必须报告灾情发生的地点、部位及灾情的大概情况。接到报警的领导或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各行其责,抢救伤员、疏散人群、保护现场等。
(二)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发生灾情事故时,应果断采取措施,将危险物品转移到安全地方。根据灾情性质,采取相应的抢险措施。
(三)根据事故的性质及现场情况,分别选择适用的急救器材及抢险措施,防止灾情蔓延。
五、实验室各类突发性事故的应急方案
(一)实验室紧急疏散方案
1、接到紧急疏散通知时,实验教师应指令学生停止实验,关闭水源和电源。
2、由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组织下楼通道的安全。既要最大努力地辨别疏散方向,又要协调好各楼层的先后疏散顺序,还要注意与其他楼层间的平衡,不争先恐后、不拥挤、不踩踏,安全有序地疏散。
3、转移至安全地带后指导教师应立即清点人员并向有关领导汇报情况。
(二)水电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水电事故的预防方案
(1) 加强日常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后勤管理处水电科反映,并要求及时维修。如发现共性问题应同时向学院报告,以便会同有关部门排查处理。
(2) 计划停电或停水。接到停电或停水通知后,实践中心通知各实验室教师以督促各实验室关闭总闸;
2、突发水电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 跑水事故应急处理方案。发现人员须立即通知大楼物业管理人员关闭相应区域的上水管总阀,同时通知该室安全责任人、实验室负责人前往现场,随即召集人员清扫地面积水,移动浸泡物资,尽量减少损失。
(2) 突然停电停水应急处理方案。立即停止实验,关闭水源和电源以防通电、通水时发生意外。将冰箱中的易挥发试剂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防止挥发气体积聚后产生危险。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夜间突然停电时应保持镇静,辨别疏散方向,安全有序地转移到室外(走廊安装有应急照明灯),随即通知大楼物业管理人员,请其携带应急照明灯进入实验室,关闭水源和电源等,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3) 触电事故应急处理方案。若出现触电事故,应先切断电源或拔下电源插头,若来不及切断电源,可用绝缘物挑开电线,在未切断电源之前,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也不可用金属或潮湿的东西挑电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就地仰面躺平,禁止摇动伤员头部。检查触电者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立即联系医疗部门救治。
(4) 仪器设备电路事故应急处理方案。操作人员须立即停止实验,切断电源,如发生失火,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不得用水扑灭。随即向仪器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汇报。如火势蔓延,应立即向学校保卫处和消防部门报警。
(三)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案
1、 发现火灾事故时,发现人员要保持镇静,迅速向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中心、保卫处及公安消防部门(119)电话报警,并立即切断或通知相关部门切断电源。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
2、 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抢救被困人员及贵重物资,疏散其他人员,注意关闭门窗防止火势蔓延。
3、 对于初起火灾应根据其类型,采用不同的灭火器具进行灭火。
4、 对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火灾事故应立即切断现场电源、关闭阀门。
5、 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爆裂、喷溅等特别危险需紧急撤退的情况,应按照统一的撤退信号和撤退方法及时撤退。
(四)烧伤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
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1、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是:
(1) 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2) 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衣服如有冒烟现象仍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烧伤。身上起火不可惊慌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烧伤。
(3) 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2、化学品灼伤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化学物质的溅出:应立即屏住呼吸,撤离现场,将门全部关上;及时向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负责人报告;脱去被污染的衣物,及时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至少5分钟并保持创伤面的洁净,冲洗后相应地用苏打(针对酸性物质)或硼酸(针对碱性物质)进行中和。如果大量危险气体、烟、雾或蒸汽被释放,应该呆在通风处或尽可能远离空气中有化学物质的地方;视情况的轻重将伤者送入医院就医。
(2)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3)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五)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进入现场救援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救援人员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
2、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3、事故中心区应严禁火种、切断电源,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1)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2) 稀释与覆盖:向有害物蒸气云喷射雾状水,加速气体向高空扩散。对于液体泄漏,可用泡沫或其它覆盖物品覆盖外泄的物料,在其表面形成覆盖层,抑制其蒸发。
(3) 收容: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 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移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六)中毒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发生原因:
(1)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
(3)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
2、预防措施:
(1)购买有毒化学品必须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具备合适的存放地点,并有专人保管。
(2)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4) 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5) 有毒的废物、废液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6)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实验室。
(7) 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
(8)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
(9)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
3、万一发生中毒,一般的急救方法如下:
(1)误吞毒物,常用的急救方法是给中毒者先服催吐剂,如肥皂水、芥末和水或给以面粉和水、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缓和刺激,然后用手指伸入喉部引起呕吐。对磷中毒的人不能喝牛奶,可用5~10毫升1%的硫酸铜溶液加入一杯温水内服,以促使呕吐,然后送医院治疗。
(2) 有毒物质落在皮肤上,要立即用棉花或纱布擦掉,除白磷烧伤外,其余的均可以用大量水冲洗。如果皮肤已有破伤或毒物落入眼睛内,经水冲洗后,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3)吸入有毒气体,应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的地方。
(七)压力容器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气体泄露时应立即关闭阀门,对可燃气体应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蔓延;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医院。
2、压力容器中有毒气体泄露时,抢险人员须佩带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气呼吸器等进行呼吸防护进入现场处理事故和救助人员。
3、压力容器爆炸时,所有人员须立即撤离现场并报警,等待救援。
(八)病原微生物安全措施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微生物实验室实验:如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要做好备案登记工作;凡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必须及时向省卫生厅备案,同时要向当地公安机关备案,并接受公安机关有关实验室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如出现问题:1、应封闭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3、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4、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5、进行现场消毒。
(九)电离辐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1、立即撤离有关工作人员,封锁现场,控制事故源,切断一切可能扩大污染范围的环节,防止事故扩大和蔓延。放射源脱出,要将源迅速转移至容器内。
2、对可能受放射性核素污染或者损伤的人员,立即采取暂时隔离和应急救援措施,在采取有效个人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组织人员彻底清除污染并根据需要实施医学检查和医学处理。
3、对受照人员要及时估算受照剂量。
4、污染现场未达到安全水平之前,不得解除封锁,将事故的后果和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六、事故调查与处理
(一)凡发生安全事故必须逐级上报,不得隐瞒。
(二)安全事故发生后要做好相关现场保护工作,等待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三)事故调查结束后在1天内上交文字报告,报告内容必须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伤亡情况以及经济损失状况。
(四)坚持事故原因没查清不放过,教训没找到不放过,责任没分清不放过,预防措施没制定不放过,教育没进行不放过。
(五)妥善地解决事后工作。
本预案未尽事宜,按照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上一条: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教师实验室安全考试试题 下一条: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危险化学药品管理制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