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开拓一流课程与特色化数字教材建设新范式,4月29日,济南大学刘志莲教授受邀莅临莆田学院,于北图209室主讲“依托全流程建设特色化数字教材”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莆田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承办,围绕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展开深入研讨。
图为活动现场 吴一帆 摄
讲座开篇,刘志莲教授以“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为切入点,系统阐述智慧课程的创新逻辑。她指出,智慧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维场景联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深度混合式学习模式。这种创新形态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壁垒,将数字化应用嵌入教学全流程,实现对学生能力立体化培养。
图为活动现场 吴一帆 摄
在课程改革浪潮中,教材作为核心载体的革新至关重要。刘志莲教授紧扣“纸电融合”这一前沿趋势,系统梳理新形态教材的设计思路。她谈到,如今的数字教材不再局限于纸张文字,而是将视频微课、在线测评等数字化功能深度嵌入,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单向输出的模式,形成了图文并茂、动静结合、互动性强的全新知识传播体系。
刘志莲教授提及,教材建设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面临三大共性难题:内容更新滞后于技术迭代、教学评体系缺乏联动性、抽象知识可视化呈现不足。这些问题都亟待行业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图为活动现场 吴一帆 摄
随后,刘志莲教授结合《有机化学(第二版)》数字教材出版经验,从选题策划、编写匹配到出版迭代,她以具体案例揭示数字教材开发的关键控制点,为在场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指南。
图为活动现场 吴一帆 摄
本次讲座以“理论阐释+案例实操”的双轨模式,为数字化教学改革提供可复制的范本。未来,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将以当下科技资源为轴,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动态更新的课程资源库、智能化的教学评价系统、沉浸式的实践教学场景,全面提升医学教育的时代适应性与育人效能。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赵刚
指导老师 杨德潮
上一条:锚定产教融合坐标 深耕实践育人沃土:莆田学院访企拓岗研学营助力学子成长 下一条:铺就考研奋进路,点亮上岸指明灯 ——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开展考研指导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