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莆田学院派出320名医学生志愿者奔赴一线,其中包含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志愿者45位。经过9月12日晚至9月30日晚为期18天的志愿服务,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志愿者们坐上送别车,启程返校。志愿期间,他们抗战在一线,承担着协助核酸检测采样、引导登记、维护秩序等任务,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9月12日晚10点半,学校突然召集医学院的男生到宿舍楼下集合,这时候吴舒恺才得知,因为仙游疫情爆发,要去仙游支援。下午在和舍友讨论疫情的他收到通知时,内心有些紧张,不过犹豫片刻,他毅然决定希望前往一线支援,便与父母通话,告知自己要去仙游支援了,沉默了片刻,最后父亲只是嘱咐“去吧,注意安全!”
吴舒恺在隔离期间的日记中写到:
9月12日晚上,我们在操场集合,翁若平书记开始说起了仙游县疫情的事情,之后我们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紧急培训,回宿舍收拾好行李物品,对面女生宿舍楼传来了近半小时的加油呼喊,整个莆田学院在今晚燃了起来,我知道我们这次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十一点大家集结完毕,整装待发。
13日凌晨两点多我们抵达到仙游榜头镇各个支援点,村民们也陆续来到了检测点开始排队,我们协助村干部一起维持了秩序,安排好村民们排队录入信息进行核酸采样,这时我便在想:无论是稚嫩亦或是苍老的生命,我们都要尽最大力量去保护他们。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我不断撕开采样器的包装,帮助村民们完成核酸检测。伴随着时间的流逝,体力也在慢慢流失着,完成了自己早上的任务时真的想要立马趴下,可是情况紧急不允许,骨子里怀揣着的热血也不允许我有丝毫的退缩。下午1点吃了午饭过后,我们依旧奋战,太阳的暴晒,防护服里的高温,已然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可是心里想的还是再坚持坚持……就这样天色逐渐黑了下来,我们才完成了今天的所有工作回到镇政府。
通宵和高强度工作随之而来的后遗症让我想到那些之前在武汉奋战的前辈们,我心里的敬佩也油然而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他们能够坚持的,我们一定也可以。连续两天来,我们一直“扎根”在何麓村,尽心尽力,毫不退缩。
支援第三天我们收到通知需要转战涵江,清晨集结完毕,大家陆续上车前往涵江,当天我们便在涵江的各个支援点展开工作。先是太阳后是暴雨,工作依旧照常进行着,至当晚十二点结束工作。
第八天,收到指挥部通知的我们当天驰援仙游各个镇,随着工作变得熟练,这时候的我们已经能独当一面了,当晚结束工作回到涵江,一天的奔波也没有办法阻止我们高昂的情绪,哪里需要,我们就往哪里。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便在涵江继续战斗。干部们,市民们对我们的热情,理解,关怀也一直感染着我,这些都是我动力的源泉。
时至10月1日迎来国庆节,我们的抗疫历程也结束了,涵江区领导在实验中学操场为我们召开欢送会,领导们代表涵江区人民致予我们最高的敬意,我的内心是骄傲的,是自豪的,这一切的努力换来国泰“闽”安非常值得。这十九个日夜里的努力奋战,是一份我人生中不可代替的经历,更是我人生无法忘怀的一段美好记忆。
采写人员 张佳茹
指导老师 吴少颖
上一条: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采购(20211011)(5万元以下自行采购项目)结果公示 下一条:党史上的今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