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西街是承载着当地民俗风情的历史老街,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的号召,讲好非遗故事,2025年1月14日,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归乡觅俗·青春实践团” (泉州小分队)走进泉州西街,开展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当日上午,志愿者们拜访了当地的簪花艺人,从以红绳挽束长发、鱼骨固定圆髻、绕髻环带簪花等环节入手学习簪花技艺,悉听老人们讲述簪花的起源和寓意,“蟳埔女象征着女性的美好情感和对海洋文化的尊重,寓意吉祥、幸福和美好”。经过簪花艺人的现身教学,一朵朵栩栩如生的簪花在实践团成员们手中绽放而出。
图为活动现场 于明祯 摄
在此期间,实践团成员们带着对簪花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穿梭于泉州西街小巷,自信大方向来往游客介绍簪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蟳埔故事。为扩大这项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她们还紧跟时代潮流,利用媒体力量将亲身体验簪花的制作过程录制剪辑成短片,发布于网络。“簪花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的表达。”实践团成员徐晓婷在采访中说。
图为活动现场 于明祯 摄
当日下午,当地手工艺人受邀到现场进行教学,向参与者展示传统灯笼的制作技艺,从选材、剪裁到粘贴、组装,每一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经过手工艺人的悉心指导,一盏盏独具匠心的灯笼在参与者们中渐渐成型。制作完成后,实践团成员们协助大家将灯笼点亮,为西街挑灯笼巡游做好准备。
图为活动现场 于明祯 摄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让大家深切感受泉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点燃了实践团成员为家乡挺膺担当的热情。在接下来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归乡觅俗·青春实践团将继续躬身社会实践,以青春之名为“家乡味”注入鲜活力,擘画让本土文化“出圈”的美丽蓝图。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徐思源 于明祯
指导老师 王佳佳
上一条:【我们的“三下乡”】传承开台文化,共鉴历史荣光 ——莆田学院学子开展寒假返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我们的“三下乡”】山河念忠魂,盛世忆英贤 ———莆田学院学子开展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