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戏韵,演绎千年风华,传承一方水土情。莆仙戏原名兴化戏,福建省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现存古老的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月14日,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莆仙韵·非遗守护”实践队于莆田市城厢区、荔城区开展了以“青春解码莆仙戏,非遗传承新声态”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上午,实践队一行来到了莆田市博物馆。在莆仙戏展厅,队员们有幸观赏了珍贵的曲牌工尺谱、古戏台的老照片以及微缩景观等展品。这些传承下来的戏曲老物件传递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温度,让队员们深入了解莆仙戏的细节,感受其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图为活动现场 连纯艳 摄
图为活动现场 连纯艳 摄
午后,实践队员来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元妙观三清殿,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莆仙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挑战,深切感受到了莆仙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深刻思考。
图为活动现场 连纯艳 摄
在交流之后,队员们参与了莆仙戏脸谱的绘制活动。负责人详细介绍莆仙戏脸谱的独特历史渊源、鲜明艺术特色以及丰富的象征意义,随后,他们认真观察脸谱的线条、色彩和图案,学习莆仙戏剧脸谱的绘画步骤,从中体会莆仙戏的艺术精髓。绘制过程中,队员们对莆仙戏脸谱的文化意义和在表演中的角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绘制莆仙戏脸谱的过程中,它不仅提升了我的艺术素养和动手能力,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我将带着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继续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实践队员叶雨柔说道。
图为活动现场 连纯艳 摄
图为实践队合照 连纯艳 摄
图为实践队合照 连纯艳 摄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莆仙戏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而且实现了在实践中培养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将来传播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坚力量打下坚实基础。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连纯艳
指导老师 吴少颖
上一条:红色文化映初心,非遗传承展青春 ——莆田学院学子开展寒假返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我们的“三下乡”】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 ——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开展寒假返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