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继承弘扬发展仙游非遗“九莲灯”文化,1月24日,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寻脉非遗”乡村调研队走进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的聚英书院,开展以“感民风意趣,传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伊始,小队成员们前往《九莲灯》历史文化记录者余清涛先生的家中,针对九莲灯的历史发展、来源、意义等方面进行采访。
图为活动现场 张俊宁 摄
“1956年,仙游县对这个舞蹈进行整理加工,从“九品莲花灯”的母体中,脱胎出一个全新的“九莲灯”来。经过整理的“九莲灯”,剔除了旧有的封建糟粕,吸收了民主性精华,并与群众喜闻乐见的莆仙戏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九莲灯》历史文化记录者余清涛先生向同学们介绍着九莲灯的发展历程。
“九莲灯的发展历史与抗倭的历史息息相关,所以其形象表达了生活安定后的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怀念和祈福,体现丰收之后农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心情。其莲花象征圣洁的灵光,寓意‘照破重重黑地,熏成皎皎清天。’九莲灯的舞蹈活动歌颂林龙江先生倡导的忠孝廉节、扶贫济困的爱国助民的思想,增强村民的和谐团结。” 余清涛先生从寓意等方面进一步讲述九莲灯历史的深刻内涵。
图为活动现场 张俊宁 摄
图为活动现场 张俊宁 摄
结束对余清涛先生的采访后,成员们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来到仙游县大济镇坑北村的聚英书院,加深成员们对九莲灯表演及其内涵的认识。
此外,队员们经调研了解到,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传统民间文艺受到冲击,民间舞蹈“九莲灯”同样陷入困境。“九莲灯”停断几十年之后,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恢复。老一辈人已老逝,所剩无几,“九莲灯”面临消逝的危机,必须加强接班人的发现和培养。舞蹈方法和曲谱尚存,必须着力保护和挖掘,使之延续留存于世。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余琦琦
指导老师 马家毅 王佳佳
上一条:【我们的“三下乡”】入采摘园林,促乡村振兴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学子开展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我们的“三下乡”】守护绿水青山,共建青翠山河 ——莆田学院学子开展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