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月24日至28日,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闽风莆韵”社会实践队组建八支小分队前往泉州、福州、漳州、莆田等地,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队员进行市舶司历史讲解 郑茹芳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向游客宣传泉州湾古船陈列馆 林玉婷 摄
图为活动现场
“市舶司的运行,使得泉州与海外贸易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关系,中西方交流由经贸延伸到文化、社会、宗教方方面面。”在泉州,实践队前往泉州市舶司遗址、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南外宗正司遗址陈列馆等地,感受船政技艺,宣传船政文化。在泉州忠惠蔡公祠主殿,实践队员们瞻仰石碑风貌、阅读石碑文字、抚摸石碑遗迹,了解立祠、建桥历史,感受千年传承。
图为活动现场 林泽莹 摄
在福州,实践队员们前往三坊七巷进行社会观察、学习体验、开展志愿服务。他们分别前往林则徐、冰心、严复等故居,重新感受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为现场游客们讲解伟人的卓越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向漳州剪纸传承人学习 林慈文 摄
“漳州布袋木偶戏表演细腻、栩栩如生。用五指操纵木偶进行的表演,既能体现人戏的唱、念、做、打,以至喜、怒、哀、乐的感情,又能表演一些人戏难以体现的动作,是一种具有高超技艺、精美造型和独特风格的木偶剧种。”在漳州布偶戏剧展示馆、漳绣馆等地,实践队员们向来往游客宣传闽南戏剧文化、漳绣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为守护文化名片贡献绵薄之力。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市民游客普及莆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林芝 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欣赏莆田木雕作品 林芝 摄
在莆田,实践队员们走进莆田博物馆,为往来的市民、游客们介绍莆仙文化及博物馆陈列,并着重介绍了蒲阳拓荒、莆仙人盖房习俗和妈祖故事,让更多人直观体会妈祖信仰在沿海地区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深入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文峰宫、元妙观三清殿的历史故事及相关的文化内涵,并走进兴化府莆作工艺美术馆,欣赏林建军等工匠的木雕作品,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木雕的独特魅力。
图为部分实践队成员合照
“福建省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的‘耀眼星辰’,只有非遗‘动’起来,文化才能‘活’起来,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时强调的‘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将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将个人发展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实践队成员徐思源说道。
据悉,此次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莆田学院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共组建16支实践队伍,足迹遍布八闽大地。在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返乡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所学知识助力文化宣传,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莆院学子的青春力量。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新媒体中心 陈其州
指导老师 王佳佳
上一条:【一站式活动播报】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组织召开开学初学生工作会议 下一条:【我们的“三下乡”】学悟二十大,弘扬非遗魂 ——药学与医学技术学院学子开展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