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有关论述,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7月4日至9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星火燎原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郭璐的带领下赴漳州市开展以新时代漳州国家高新区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为主题的调研,通过“逐梦八闽大地 探寻兴农之道”实践活动,围绕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人才培育实地调研,感受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7月5日,实践队走进闽荣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学习如何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将传统农田改造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点燃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实践队走进闽荣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现代农业发展园,了解茄子和水稻的种植技术、种植规模与市场运营情况,基地负责人告诉实践队,基地以“合作社+农户”模式,由闽荣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运用有机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方式实现茄子高质高产,并由闽荣现代农业公司统一收购,在保障高产量的同时做到高价。实践队在基地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利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专业知识展开数据分析,让科技创新助推绿色发展。

图为实践队聆听蔬菜收购商讲解漳州市农业发展模式。张雨时 摄

图为实践队在观察水稻生长情况。张瑾 摄
7月6日下午,实践队走进高新区廍前村,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切身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模式。在与村干部陈建德的访谈中,实践队了解到廍前村以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将党建因素融入蔬菜种植产业发展中,以党组织引领廍前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点燃现代农业新引擎。廍前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党员、群众前往长泰、平和等地参观现代农业示符基地,进行技术培训,学习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区,响应国家号召赋能乡村振兴,青春服务三农,助推农民摸准致富之路。

图为实践队在漳州市国家高新区廍前村合影。张瑾 摄

图为村干部为实践队讲解部前村乡村振兴成果。张瑾 摄
7月9日,实践队走进天宝林语堂纪念馆,调研漳州市政府如何以“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理论打造人文自然交融的绿色蕉海。“旅游+文化”,以“文旅融合”打造品牌效益;“旅游+农业”,以“天宝香蕉”地理标志产品打造独特的产业链;“旅游+生态”,以“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打造绿色、可循环生态景区。在漳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林语堂文化园依托丰富的人文和生态资源,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加速旅游产业化进程为重点,推进林语堂文化园A级建设,而林语堂纪念馆所位于的五里沙村依托文化园建设进行新农村建设,以产业兴旺助力乡村振兴,做强香蕉品牌与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带动万亩蕉园发展。实践队成员不仅受到林语堂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启迪,还学习到了如何将农业、文化、文旅产业结合,促进三农产业融合兴“芗”土之魂。

图为实践队参观天宝林语堂纪念馆。张雨时 摄
实践团通过此次探索漳州市国家高新区农业发展以及文化发展,不仅丰富了队员们的实践经验,也进一步唤起了对乡村振兴的关注与热情。乡村振兴进行时,砥砺奋进不止步。以党建配套产业发展和生态治理,壮大乡村振兴实力,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以党建引领,锻红色引擎,走中国道路,实践队将以此为经验而不断靠近党的最高追求目标。

图为实践队在闽荣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田中合影。张雨时 摄
(新工科产业学院 张瑾 赖佳琳 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