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为提高学生视频拍摄能力,激发短视频创作热情,推动学生媒介素养提升,10月25日下午,“新工科产业学院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训练营”第三期培训在中文西梯如期开展。
“如何赏析一部优秀的视频作品?”抛出此次培训的中心问题后,主讲老师张子涵围绕评价画面优劣标准、画面构成元素、拍摄角度对画面的影响三方面展开讲解。“好的镜头,要表现‘普遍性主题’。通俗来讲,就是如何用最短的时间,用视觉艺术让最多的观众理解、认同、接受摄影者想要传达的主题。”张子涵列举了春运时期体现亲情的摄像作品,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形象塑造搭建拍摄者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春运期间,妈妈在候车厅,用嘴把方便面咬成小段,孩子在妈妈怀里张开小嘴,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鸟张等待妈妈的喂食。这幅画面,既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和童真,也侧面印证团圆是春节的第一主题,是春节最重要的情怀。”

图为张子涵讲解视频拍摄技巧。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摄影是一门艺术,艺术对人的影响,不是靠说教、不是靠所谓的理性的东西,更多的时候,是靠形象的塑造进而影响人的情感,通过镜头语言,从而使得创作者、观众产生情感、思想、内涵上的理解、认同与共鸣。”现场,张子涵以《故宫》《布达佩斯大酒店》《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优秀作品为例,进一步介绍了画面构成所需的五种元素,并强调了摄像元素中主体的重要性。主体是摄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结构中心,也是主题思想的阐述者。拍摄画面,主体一定要突出。如何突出主体?“我们要巧用构图方式,例如黄金构图法、三分法、对称法等构图方式。”张子涵的讲解,加深了同学们对拍摄构图的理解,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

图为培训会现场。新工科产业学院 供图
讲座中,张子涵结合自己多年的拍摄经验,重点分析了摄像时的注意要点,深入浅出地讲解取景、构图、调焦等摄像基础知识,分享视频拍摄技巧,激发了同学们视频创作的信心与热情。
据悉,新工科产业学院学生媒介素养系列培训正顺利进行,下期将特邀陈韶春老师为大家讲解摄影技巧,让同学们深刻体会摄影的魅力,丰富自身的摄影理论储备。
(新工科产业学院 傅歆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