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2024年1月26日至1月30日,莆田学院新工科产业学院“数”拓星村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开展以“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为主题的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寻“星”--各界领袖怀大义
循迹溯源覆足迹,凝心铸魂促践行。坂东镇是闽清县的商贸、文化重镇。走进坂东镇,实践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爱国侨领黄乃裳先生的纪念馆、故居、陵园。“先生之举,以开拓为本,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了外国的大地上,促进了中外文化融合。”实践队队员闻霜在参观后说道。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黄乃裳先生雕像合影 方吴鹏 摄
“名誉算什么?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实践队队员在吴孟超纪念馆中看到了这句话。吴院士怀红色医者仁心,创肝外科医史新高度,灯塔传承,在纪念馆里,实践队队员们认真学习,感悟吴孟超先生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怀,与吴院士跨时空对话。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学习吴孟超院士纪念馆 张英明 摄
追“星”--红色旧址育新人
为了更好地追随领袖足迹,感受时代精神,实践队重走游击道路,探访红色旧址,用脚步丈量闽清大地,用所学知识助力精神传承。成员们瞻仰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从中真切感受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和革命情怀,接受了一次震撼人心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洗礼。通过相机记录和直播平台宣传,深挖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引领地方文旅经济融合发展。

图为实践队在中共闽清二都支部旧址合影 方吴鹏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于梅城党员生活馆讨论革命红色线路 黄怡璇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陈列馆中“习近平在上演”部分 黄怡璇 摄
振“星”--生态产业助脱贫
云龙乡是著名的西红柿之乡,多年来云龙乡西红柿产业主动融入大城关建设,在福州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誉。与此同时,作为偏远山村的上演村以红色资源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甜笋、柑橘、红酒、蜂蜜合称“上演四宝”,特别是上演甜笋远近闻名。实践队成员利用“线上直播+实地体验”两位一体模式倾身投入,细嗅山间清风,品味收获不易。

图为实践队队员听村民讲述当地西红柿振兴之路 张英明 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这次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实践才能出真知’这句话的含义啊。”本次实践队负责人谢昕怡感慨道。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体验到了毛主席笔下的峥嵘岁月,队员们在亲身实践挖笋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自身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也更加明白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今日的幸福生活当思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的精神汇聚,种下的一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挖笋 黄怡璇 摄
守“星”--数智赋能传非遗
闽清县依托当地古厝众多的特点,积极推动非遗与古厝结合,充分挖掘古厝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闽清县集数字化、智能化展示于一体的非遗展示馆中,实践队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闽清县的历史文化和非遗项目。数字化是文化传承与守护的坚强护盾。实践队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学习观摩数智展示,通过扫描收集数据库备份、设计寻迹答题闯关游戏、AR路线导览观光等深入实践,将数字化技术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让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图为实践队队员跟随智能演示漫画学习武术非遗 张英明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智能触控屏幕上了解窑器非遗 张英明 摄
(新工科产业学院 谢昕怡 许文浩 方吴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