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题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有一句话又被网友们津津乐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建党百年之际,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到来之时,中国青年尽自己所能用奋斗为青春写下生动注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一百多年以前,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中国青年,点燃革命火种,为中国的美好未来探寻一条觉醒之路。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李大钊先生曾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觉醒年代》淋漓尽致地将当时青年艰难的处境尽可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一名名正值大好青春年华的青年人走向刑场,从容就义的场景,无人能够忘怀。那一年,中国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是为那时黑暗的中国找一个光可以透进来的地方,他们穷尽一生所追求的信念与理想,最后却只在历史书上留下了寥寥几笔。
“这场战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辈要打。”抗美援朝的将士这样说。《长津湖》的生动演绎无疑让我们离那段历史更近了一步。无论是征战沙场多次的伍千里,还是初入战场的伍万里,他们都是为自己、为人民、为中国而战。那一年,中国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是为那时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寻求一个相对安稳的国际环境,就算面对冰寒刺骨的暴风雪,他们也从未退缩,就算面对的是美军威力巨大的炮弹,他们也毫不畏惧。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回首望去,已过百年。敢作敢为,挥斥方遒,天真赤诚,朝气蓬勃,这才是青年人应该有的模样。这一代的青年人,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却依然有不输前辈们的傲骨和气魄。
这一代的青年,虽无征战之气概,但有报国之忠诚。如果说,曾经的中国青年要为祖国征战四方,那么,虽然现在是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但是中国还是有一批青年们时刻在为国家而“战斗”。他们就是为国“征战”赛场的运动员们,他们所追寻的光,是五星红旗的光。红旗飘扬,扬的是大国威风;吾辈领命,领的是山高水长。这两年,在东京与北京的奥运赛场上,几抹年轻身影敢拼敢闯的竞技让《义勇军进行曲》一次又一次地响彻场馆。即使上场的时间只有几小时,但是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为了上场的这个机会,在场下他们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这一代的青年,虽无变法之雄心,但有求索之执着。百年前的中国青年,是各大变法运动的核心力量。而如今中国青年的身影仍然频繁出现在各种科研团队之中,他们不舍昼夜,潜心科研,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瓶颈,勇攀创新高峰。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道“有一分热,发一分光”。2020年底,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横空出世,完成这项重大成果的是一支主体为90后的科研队伍;近年来,我国成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华为团队,主力人员平均不到30岁;“嫦娥”、“北斗”、“奋斗者”科研团队的主力成员平均年龄也在30岁……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中国青年在国家科技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一代的青年,虽无建国之志向,但有为国之勇气。回首百年,中国青年人一直在为那条觉醒之路奉献自己的汗与血。而这一代的中国青年,是祖国名副其实的栋梁——无论是站在抗疫、抗震救灾的前线,还是坚守在祖国的边疆地界,他们都将“不畏生死、不辱使命”牢牢地篆刻在心灵深处。戍边战士陈祥榕写在日记里的对祖国最好的告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年仅18岁的他用生命向祖国证明了他为国、卫国的决心与意志。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参与抗击疫情的90后、00后医护人员超过三分之一,他们选择站在抗疫前线,为中国守住疫情的最后一道防线,不正是中国青年勇气与担当最好的诠释吗?
中国青年的光,是青春,是人民,是祖国。当代中国的青年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理应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奋力奔跑,直面挑战。中国青年们始终没有忘记初心,在最好的环境里打磨最好的自己,勇敢地实现理想,担负起祖国复兴大任,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就算是作为普通中国青年的我们,也要将平凡的岗位作为成就人生的舞台,无论是做青年志愿者还是投身乡村的青年教师,亦或是其他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岗位,我们都要用尽全力发光发热,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接续奋斗,让时代记住青春的模样!
在这里,我还想很自豪地告诉前辈们:这盛世,如你们所愿;中国青年,亦如你们所愿!光,没有停下的那一刻;我们中国青年,更不会有停下的那一刻!
外国语学院 郑雨超
审核人:陈成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