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

首页 >> 教学工作 >> 规章制度

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模式及运行图

时间:2017-03-09


我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形成了“监控——反馈——改进——监控”的循环式监控流程。

一.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我院在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质量监控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外国语学院教学监控体系的构成图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

制定质量标准、讨论决定有关教学的重大问题,如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等


学院教学督导组

课堂教学督导、实践教学督导、各项材料抽查、指导、召开督导会议等 


系部

系部主任负责所在系部的教学、实践工作


教研室

教研室主任分配教学任务、教材征订、收集检查各项材料、组织备课、教研活动等


教师个人

负责编写课程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课件、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

1. 成立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由院领导、系部主任、资深教授、行业指导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讨论并决定学院层面的有关教学的重大问题,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

2. 成立学院督导组,由院领导、系部主任、教授、教研室主任组成,负责课堂教学督导和实践教学督导,抽查各种教学过程材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期末试卷、毕业实习材料、毕业综合训练材料等,并组织督导组会议。

3. 系部:包括英语系、商务英语系、日语系和大外部,由系部主任全面负责监控所在系部的教学和实践环节,包括实训、认识实习、行业实习、微格教学、毕业实习、毕业综合训练等。

4. 教研室:包括基础英语教研室、高级英语教研室和视听说教研室,由教研室主任全面负责所在教研室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教学任务的分配、教材征订、公开课活动、组织备课、教研探讨等活动,收集并检查各项教学材料等。

5. 教师个人:具体负责编写课程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进度表、实施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等工作。

二、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图

我院建立了“监控——反馈——改进——监控”的循环式监控体系。我们认为,教学质量监控必须从最基层做起,覆盖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教师个人首先必须自我监控,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爱岗敬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而教研室作为二级监控主体,要负责本教研室相关教学事务的安排和统筹,比如召开教研室会议,讨论教学方法改革,组织集体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等。此外收集、汇总各种材料,检查各种材料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要求,各项任务是否执行到位,调课是否补上等。在教研室检查的基础上,系部履行职责,负责协调所在系部的各项工作,包括人员安排,抽查相关材料,组织公开课听课评课,开展跨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等,从而加强不同教研室之间的联系和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分享教学资源,推广科学的教学方法,从整体上改进整个系部的教学质量。而教学督导组通过随堂听课评课、抽查材料,可以发现系部或教研室没有发现的问题,或者发现普遍存在的共现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督促整改,从而执行第四个层面的监控职能。由于督导组的成员多数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可以直接在督导组会议上进行反馈,讨论,并共同制定相关的质量监控标准和其他重大的决策。基本上,这五个层级之间的监控活动都是双向的,都是通过检查,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或不足,接着提出反馈意见,然后基于反馈意见进行质量改进,之后进行跟进,检查整改情况。这样通过不断的检查和反馈、反馈和改进、改进和检查来保证各项教学工作的质量。

此外,我院的信息反馈系统还包括学校和学生这两个层面。除了通过学院督导组、系部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外,我们还通过学校督导组的听课反馈信息、通过学生班级信息员、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来了解学院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落实整改,从而保障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