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惠卿面向全校师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观摩课,以“唯物史观”为主题,结合美术专业大二学生的学科背景,创新引入AI技术工具,呈现了一堂“技术赋能、思辨鲜活”的思政公开课。
图为活动现场照片
课堂以“AI创作的艺术作品是否属于真正的艺术品?”为切入点,王惠卿要求学生通过DeepSeek等智能搜索平台即时检索AI艺术案例、艺术哲学定义及行业争议观点,并结合美术相关知识展开讨论。学生们在分析AI绘画的算法逻辑、人类创作者与机器的协作关系时,逐步触及“艺术的社会性”“审美价值的主体性”等核心问题。随着讨论深入,王惠卿引导学生将AI艺术争议映射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这一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并通过各种生动鲜活的案例为学生展示了技术作为社会存在要素如何塑造艺术观念。美术231学生王韵涵感慨:“原来AI艺术争论背后,是技术革命对社会意识的冲击。这让我更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唯物史观内涵。”
本次课堂充分凸显了AI技术对思政教学的两大助力:一是即时互动生成,将DeepSeek等智能搜索与学生讨论结合,使抽象理论具象化为专业相关议题;二是跨学科资源整合,以艺术案例阐释唯物史观,强化美术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俞国锋评价:“这堂课成功打破‘思政课与专业学习两张皮’的困境。AI工具不是噱头,而是架起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艺术实践对话的桥梁。”
当前,“AI+思政”正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词。正如王惠卿在课后研讨中所言:“技术赋能的目标不是取代教师,而是让教师更聚焦于价值引领。就像今天这堂课,AI帮我们打开了美术生的‘情感开关’,但点燃理想火炬的,始终是人对人的启迪。”
上一条:秉法治之光 护民生之安——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走进江口人民法庭沉浸式体验法治实践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