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深刻感悟长征精神,加强党员党性教育,11月1日-11月3日,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党员教职工前往三明市宁化县开展“回溯长征起点·赓续长征精神”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主题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卢耿耿、副院长陈培涵以及第一党支部和第二党支部的党员教职工代表参加此次实践研修活动。
图为活动合影
研修第一站,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的客家祖地,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客家文化摇篮,古老的气息萦绕在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砖石似乎都在诉说着客家人源远流长的故事。在石壁客家祖地,通过讲解员生动详细的介绍,大家深入了解了客家人迁徙的历史轨迹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客家祖训馆,解说员用客家话诵读了传承久远的客家祖训,使大家感受到了客家话这一古老语言的独特韵味和客家人深厚的家风文化底蕴。同时,在解说员的带领下,大家还先后参观了“客家魂”石碑和客家公祠,深入探寻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积淀。
图为活动现场
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一行人到达淮土镇凤凰山村,参观了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核心展示园。在展示园内,党员们先后瞻仰了凤凰山红军街、门楼、五通庙等红色遗址,聆听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辉历史。随后,大家前往朱德群众大会演讲旧址进一步参观学习,沿着步道前行,聆听讲解员述说黄泽九烈士的感人事迹,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里的军民鱼水情,对伟大长征精神有了切身感受和深刻理解。
在宁化县长征精神教育基地,大家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先后参观了主题展《宁化·万里长征第一步》4个分馆陈列和专题展《军号嘹亮——中国红色军号历史陈列》。宁化苏区经济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踏上征途、惨烈悲壮的湘江战役……在一件件历史文物、一段段红色故事中,党员们深入了解了宁化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在专题展中,全体党员见到了这里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一本1932年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军用号谱》,聆听了这本号谱捐献者——罗广茂这位宁化老红军的生平事迹,“人在号谱在”的感人故事更是指引着党员们重温峥嵘岁月,激扬奋进之志。参观结束后,在卢耿耿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整齐排列,面向鲜艳的党旗,高举右拳,重温入党誓词,再一次用铮铮誓言诠释入党初心,提升党性修养。
随后,一行人先后前往伊秉绶故居和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赏析隶书巨匠的书法作品,体验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通过参观伊秉绶故居,大家不仅欣赏到了伊秉绶端庄方正、浑穆灵动的隶书作品,而且了解到了伊秉绶严谨善学的家风故事、为官“廉吏善政”被百姓奉为“扬州四贤”等佳话。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大家参观了世界文明之光、东方汉墨瑰宝和入木巧夺天工三个大厅,了解了木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历程、技艺技法和工艺流程,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邱恒勇大师的指导下,大家亲身体验了木活字印刷术,在印刷党规党纪金句的同时将党纪刻印于心。
最后一站,一行人来到曹坊镇下曹村中央红军村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下曹村作为红色文化名村,革命历史丰富,被三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二批“中央红军村”。在解说员的引领下,大家先后来到雅南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红军井、红一军团驻地旧址……之后,在红色讲堂前,党员们聆听解说员饱含深情的讲述,一同回溯了红军第三十四师于湘江浴血奋战以及陈树湘烈士的英雄事迹。陈树湘在湘江战役中顽强抵抗,最后断肠明志的壮举,令党员们深受触动。听着红色故事,看着红军标语,全体党员重温苏区记忆,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更加坚定了传承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决心。
本次宁化之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员们深入了解了红军长征史、宁化革命斗争史,深刻领会了伟大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接受了革命先辈的精神洗礼,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纪律意识。此外,通过探访客家祖地、欣赏书法作品并体验非遗技艺,党员们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
上一条:教学质量月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教学督导会议 下一条:好课多磨,百炼成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磨课活动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