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打破高校和社会之间的体制壁垒,将实际工作部门的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引进高校”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11月23日上午,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林艳艳走进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堂,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下的人民法院“四源共治”推动实质性化解纠纷机制建设——新时代“枫桥经验”看涵江法院》为题,为2022级管理学院的近百名大二学生带来了一节具有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和实践厚度的普法思政课。
(图为与会人员合影)
在授课前,林艳艳法官参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会。她在会中指出,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利用地缘优势,强化与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对共建,聚焦重点问题和领域开展普法常态化工作,并提出双方在现有教育基地上,进一步打通合作共建渠道,梳理出各自的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通过联动“订单式”开展合作,形成项目清单,打造平安校园、法治校园的同时,助推法院的“四源共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校地联动的“双向奔赴”。
(图为授课现场)
在课堂上,林艳艳法官从四源共治的时代坐标讲起,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四源共治理论形成的历史渊源和演进过程。她强调四源共治工作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院名片,是人民法院在长期实践习近平法治思想基础上、科学的理论探索中、深厚的历史涵养下养成、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蕴含着清晰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在此基础上,她围绕“诉源治理、案源治理、执源治理、访源治理”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四源共治的主要措施,并介绍了涵江法院四源共治的具体案例样本和未来的努力方向。最后,她提出将“枫桥经验”灵活运用到校园纠纷的化解过程中,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事故、涉师生案件的协商调解机制,实现高校纠纷多元化解良性循环。林艳艳法官的授课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紧扣主题,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她通过分析法院的真实案例,让在场师生了解到四源共治的能动司法,在保障厉行法治的“力度”前提下,能使冷冰冰的法律变得有“温度”,但无论是“力度”还是“温度”,反映的都是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司法的“态度”。
本次普法思政课直击学生内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法律素养。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林艳艳法官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同学们纷纷表示自己在收获许多实用的法律知识的同时,也为法官浓厚的司法情怀所感动。在场教师也表示,将行业专家请进课堂的这种授课形式,可以与我们的理论讲授形成有益互补,为思政课真正让学生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起到积极作用。
上一条:原理教研部“学廉政文化 扬清风正气”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凝聚共识,汇聚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第三届二次教职工暨工会会员大会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