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莆田学院公众号 王彩伶、梁菲菲摄)
5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
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包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6月2日
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主办
文化与传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协办的
端午节传统文化思政课
走进学生公寓社区
通过“线下授课+线上直播”形式
结合莆田学院“五大五培”育人模式
从大美、大爱、大仁、大义、大师
融入莆田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
带领莆院青年学子
一同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中国道路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增强历史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
“初一糕、初二粽、
初三螺、初四艾、
初五爬龙船”
承载莆仙人端午记忆的童谣
生动再现莆仙端午民俗浓厚的地方特色
莆田学院驻派涵江区大洋乡车口村
驻村“第一书记”吴建辉
讲述300天扎根乡村的故事
用汗水和智慧带领父老乡亲致富
用行动诠释担当,用责任实现价值
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诠释了矢志不渝对祖国的爱,对家乡的爱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用艾草和菖蒲搭粱建桥
展现莆院药学专业学生的
艾草标本采集作品
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
新潮的端午“顺势”智慧
不断伸延传统文化内涵
龙舟竞渡敢闯敢拼
生动再现莆田侨乡文化精髓
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的民族精神
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莆籍华侨报效桑梓的赤子之心
为莆田的文教、医疗等公共事业
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援
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他们的大义之心
端午食粽风俗
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象征
粽子制作的传统工艺和手法
充分体现了“大师”的工匠文化
午节包粽子,传统工艺,地道手法,匠心出品
一味好粽
融入了温度的制作
承载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端午节文化是国家和民族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
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内涵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
要做好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
本次端午思政大课“云课堂”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走进学生社区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地方文化认同感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在思接千古的家国情怀中逐梦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记者团 陈燕婷)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持续推进“1+N”引航计划:与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 下一条:学习水利文化,传承东圳精神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