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专家党史理论研讨主旨报告
图为研讨会现场
6月25日上午,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理论研讨会在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议程。第一个议程为专家党史理论研讨主旨报告,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郑传芳教授受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中央指定四本必读书目》为题,为与会师生作专题讲座。
校领导宋建晓、黄志源、李文芳、蔡晃、卢明光、黄鹏飞参加了研讨会。校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团委、学生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各二级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代表、辅导员代表与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黄志源主持。
讲座中,郑传芳教授指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党史观,作为党员,要认真研读党史学习教育重要经典文献和四本必读书目,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黄志源副书记在总结中强调,郑传芳教授的讲座为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为确立正确的党史观、深入学习党史、理解党史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各单位要不断加强学习,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第二个议程为党史理论研讨会现场交流。议程伊始,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朱新华首先作致辞发言,然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俞国锋及其他理论研究人员围绕“百年大党的丰功伟业及启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从百年党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八个主题,踊跃发言,畅读学习体会。
①在学史增信中开拓进取”
俞国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之一是做到“学史增信”,就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深刻认识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弄清楚我们为什么最有理由自信、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学习好、总结好党的历史,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前提是要对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有客观而充分的认识。
②“从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中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演进逻辑”
陈培涵(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百年演进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出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基础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根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追求是把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源泉是与时代同步发展。共产党是站在“同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等角度进行探索,这样的探索也更有益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③“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柯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办主任)
丰富时代内涵和民族特征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入新时代的不同时期中孕育出来的。作为党员,在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首先要做到坚守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不忘汲取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奋进力量,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并且做到厚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世界意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
④“百年大党的丰功伟业及启示”
马桂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三大功绩:一是团结带领人民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二是团结带领人民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三是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跟上时代,走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以“行”、“能”、“好”三字拓展概括百年党史丰功伟业给予我们智慧和启示:首先,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伟力,马克思主义行。其次,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中国共产党能。再次,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
⑤从“三牛”精神看百年党史
许一柱(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代表)
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提到的“三牛”精神分析百年党史历程,作出诠释,分别是:第一是为民服务孺子牛精神在党史中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第二是创新发展拓荒牛精神在党史中体现的是开拓创新。第三是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体现的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⑥“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路径探索”
杨靖靖(莆田学院辅导员代表)
党史学习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探索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方式路径有三个方面,其中“强化党史网络教学,抢占网络育人新平台”这一做法是在加强平台阵地建设上是极贴合学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党史网络教学批判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
⑦“实践角度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杨晓(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引用尹汉宁教授从实践角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分析,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介绍。内容方面,正是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容;形式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运用中国方式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主体角度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更体现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
⑧“从百年党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陈美容(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做出的重大论断,是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和战略性任务。从党员角度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共同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发展”、“聚焦民族复兴”、“厚植‘五个认同’”、“遵循依法治理”这五个方向出发。
⑨ “讲好百年党史这堂‘大思政课’”
周虹(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围绕如何将百年党史融入思政教育为主题,以高校五门思政课为具体载体,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三个建议的融入路径:首先,要融入理论教学,精心挑选党史案例,创新运用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其次,融入各类课内外活动,尤其是党史类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之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融入新兴媒体平台,将一些零散的党史材料进行系统整合,利用互联网+教育优势,拓展思政教学纬度。总之,要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网络学习“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学方式,真正上好百年党史这堂“大思政课”。
⑩“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
黄黎洪(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党的外交工作可以归纳为四个发展阶段,从酝酿建国起开始,每30年可以归为一个阶段。其中,他重点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四阶段。该阶段党的外交理论进入了体系建设和理念创新的活跃期,主要体现在是“合作求共赢”理论的发展。该阶段党的外交行动中首先形成并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在“元首外交”、“倡导建设一带一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和“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等方面付出实际行动。
本次研讨会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贯彻《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课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精神的重要举措,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研究的显著成效。
上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 调研座谈会 下一条: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赴福建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调研
【关闭】
版权所有:莆田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院办地址:莆田学院(紫霄校区)中2楼532室| 院办电话:0594-2657830 | 电子邮箱:ptxyskb@p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