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
2017年06月28日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

 

 

学校名称:  莆田学院   考察时间:2017年5月8-12日

专家组成员名单:组  长:    陈其工         

                副组长:                 

                  员:邓磊、司显柱、李晖     

                        李丽娟、吴承祯、张锟   

                        张恒忠、张斌荣、陈涛   

                        陈作松、陈淑龄、林志强

                        林基源、贾民平、唐忠明

                        黄敏、黄鸿鸿、韩立强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

学校名称

莆田学院

考察时间

2017年5月8--12日

填写要求:专家组审核评估报告总字数在5000字左右,根据审核评估专家考察记录表明确学校本科教学中值得肯定、需要整改和必须整改的方面,其中需要整改和必须整改的部分应包括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其内容应占到总文字数的一半以上。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闽政高[2015]3号)精神和福建省教育评估中心《关于成立莆田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的通知》等要求,按照“以学生学习成效持续改善为导向”、“一校一方案”、“下沉一级”的福建评估模式,2017年5月8日至12日,审核评估专家组一行21人,对莆田学院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进校前,专家组认真审读了《莆田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和《莆田学院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等材料,形成了审读意见和进校考察工作方案。进校后,专家组除集体考察外,听课看课60余门次,涉及18个学院54名教师,其中任课教师职称为教授的11门次、副教授的25门次、讲师的18门次、助教的6门次;走访了18个二级学院、22个职能部门、61个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0个校外实践基地,还随机走访了学生宿舍、食堂和晚自习教室;深度访谈校领导26人次、走访二级学院47次、访谈职能部门负责人67人次,并与师生代表、督导员等343人次进行了40余场座谈;调阅试卷计42 门课程(公共课5门、专业课37门),2212份试卷,涉及校本部16个学院(部),查阅2016届毕业综合训练共计1714份,涵盖27个专业,涉及校本部16个学院(部),还调阅了学校审核评估支撑材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汇编、人事管理文件汇编等材料。通过这些方式活动,全面考察了莆田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综合专家组各成员意见,专家组形成如下考察报告:

一、总体印象

莆田学院领导班子在办学治校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谋划,并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汇聚学校全体干部、教职工、学生的力量,齐心协力推进学校发展。学校坚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短短15年时间里,以两次评估为契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比较好地完成了从专科向本科的转变

近年来,莆田学院充分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对学校发展的意义,高度重视,扎实开展评建工作,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教学基本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能力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评建成效。

二、值得肯定的方面

(一)定位和目标方面

学校确立的“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基本准确,并明确体现在学校章程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思路清晰,符合福建省和莆田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办学历程所形成的办学传统、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在广大师生及校友中也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学校重视办学定位的落实和转型工作的实施,并制订考核办法加强对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考核,推动学校呈良好态势持续发展。

学校根据国家以及福建省和学校发展实际,在“学校章程”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构建“布局合理、根植地方、特色鲜明的以工、医、管为主干,文、理、教、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明确了“致力于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契合了学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与福建省教育厅签订了《莆田学院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较好的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各专业在学校总体培养目标框架下,进一步细化了培养标准,总体符合学校定位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学校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保障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落实;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校长主持、分管校领导和各二级学院领导以及各个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教学工作例会,每年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专门听取本科教学工作汇报;学校各职能部门在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以及管理改革等方面都能较好地服务教学工作。

(二)师资队伍方面

莆田学院师资队伍总量能基本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年龄和职称总体结构较为合理;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制定了阶段性的发展规划,对教师引进和培养工作日益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政策的支持力度,师资队伍发展呈现趋好的发展态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基本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学校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局面,建设成效显著;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主动作为,正逐步形成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在产业学院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探索中迈出了坚实步伐。学校制订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助推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方面

学校重视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优先投入的长效机制,教学经费投入逐年增加;学校还在省市拨款、学费收入之外充分吸收社会资源,发挥侨乡和当地经济优势,多方筹措办学经费,近年来,学校共接受社会各界、海外华侨、校友捐资超过6500万元,多方位的收入来源,保证了教学经费可以满足本科教学需要;课堂教学设施、教学用计算机、多媒体和语音教室、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实习基地、图书资源、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等不断完善,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工作需要,特别是,合班教室多媒体多屏幕投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应用效果,容量足够、功能完善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优化了育人环境。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反映应用型培养目标要求;课程资源不断丰富,课程建设逐步推进。学校与台湾七所大学联合开展合作办学,成绩比较明显。

(四)培养过程方面

学校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思路比较明晰。探索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有16个专业参与卓越人才培养改革立项;实施创新试验班、闽台合作、中外合作、医工管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举办妈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特色班等。

学校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重点建设医疗健康、工艺美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电子商务、食品与化工等6个应用技术特色鲜明的专业群,提高优势专业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接莆田市“336工程”产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相应6个产业学院,涵盖22个专业,校企共同成立产业学院理事会,尝试“校中厂”、“厂中校”模式,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促进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能力初显成效。

不断加大投入,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近五年学校共投入1亿多元加强实验设施建设,建成一批基础实验平台和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深化实验教学模式改革,推进实验室开放,基本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并承担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科竞赛培训等实验实训,取得一定成绩。学校也重视拓展第二课堂,多部门联动,有序推进第二课堂各项工作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五)学生发展方面

学校招生情况良好,生源数量充足,生源质量不断提高;学校重视学风建设,建立学生工作考评体系,推动二级学院建立“五位一体”的学风督导机制,形成学风督查全员参与格局;开展学风问题调研,努力破解学风建设难题;抓实班级干部课堂考勤督查、专任老师课堂督查、学风建设督导队考勤抽查、学生会晚自习督查和辅导员督查的值班制度,促进学风建设;健全评优评奖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改善办学条件,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学生应用技能水平。

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完善就业工作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就业工作奖励机制,重视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素质;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推进分专业、分类别、分层次的精细化就业指导;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鼓励毕业生到地方基层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精准帮扶,构建信息平台、招聘平台、政策宣传和培训平台、服务平台,推动就业工作,学生总体就业率高,就业与专业相关度逐年提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学校评价较高。

(六)质量保障方面

学校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与实践,建立“六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正在努力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循环闭合、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推进教学质量保障运行;每月召开教学工作例会(校长主持)、教学督导工作会议,编辑发布督导简报,通报反馈质量监控过程发现的问题,督促及时整改;专业建设中引入国际标准,临床医学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土木工程专业通过IEET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学质量保障有一定成效。

(七)特色项目方面

莆田学院以妈祖文化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值得肯定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学生而言,妈文化有利于学校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其社会责任感,养成其人文关怀素养,对学生全教育有潜移默化功能。

三、问题和建议

(一)关于定位与目标

建议进一步明确落实学校办学定位和转型工作的途径和举措,制订更加具体的实施线路图,细化建设方案。进一步加强“工科、医科、文理、师艺”四大板块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支撑和融合,深化内在联系,围绕学校的优势和传统形成建设合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和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描述还显宽泛,应多视角、多层次加以丰富,应根据学校现状兼顾人文素养、创新创业、国际视野等人才培养要求。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践模式、考核方式等还达不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有的虽然提高了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但还没从内涵上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重构。建议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部分教师对应用型内涵认识不到位,建议进一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发展理念,并将其落实在每个环节。如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传统讲授方法为主的情况,引入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手段,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关于师资队伍

目前,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不足:1.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新建专业,特别是工科和医科专业师资不足,这将会影响学校“做大工科,做强医科”目标的实现;2.学历学位结构不合理,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偏低,特别是工科专业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低;3 .工科专业缺乏具有工程或行业从业背景的教师,这将直接影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4.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欠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尚未真正形成;5.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有待完善,特别是针对应用型转变发展目标,如何构建一支功能定位清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仍需深入探讨;6. 教师科研水平偏低,承担产业行业研究课题能力有待加强; 7.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较低,与以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大学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

建议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工科和医学类人才引进的力度,在近期未能完全靠全职引进足够教师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以柔性引进的方式来满足目前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骨干教师组建科研及教学团队,帮助他们尽快形成合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及承担重大课题的能力;尽快完善各类激励政策,明确目标任务,帮助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承担行业企业研究课题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发展中心的职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改进提升的程序,高度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尤其是外聘教师的教学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提高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也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建议莆田市落实有关政策,解决学校实际困难,切实提高教师待遇,为学校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三)关于教学资源

由于学校由多所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校园建设已经进入筹备规划阶段等历史和现实因素,学校的资源分布不尽合理。建议学校重视并着力改善以下问题:一是新办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滞后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新办专业、尤其是新办工学类专业的专业实验室及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二是实验室用房不足,有些筹建中的实验室面临有设备、无场地的尴尬局面,建议学校通过对资源的进一步优化配置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三是新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提请省、市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加快新校园建设进程,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学行政用房不足、实验室场地紧张等问题为学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支撑,为学校开展专业认证、专业硕士点培育,提高办学层次提供保障四是新建立的工程训练中心与有关专业教学实验、科研实验在资源共享与功能区分方面不够明确,建议学校建立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五是建议学校在新校园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室、机房、实验室以及学生公寓等建筑的配电容量等因素,合理配置空调设施,进一步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关于培养过程

学校确立建设质量好、机制优、校园美的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目标,培养作为基层骨干、行业中坚的上手快、能吃苦、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学校顶层有设计,教务等职能部门有动作。但总体上转型发展工作落实还不够,特别是,人才培养方案虽然不断修订完善,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改革力度不够,课程模块化不够明确,学生根据个性发展需要的可选择性较小。教学模式相对也还比较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还显突出。

建议学校要继续推动思想观念转变,进一步明晰转型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形成上下共识。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过程实施上,应精理论,强实践,进一步制定落实专业群和产业学院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具体方案。

要抓好教材建设,促进转型发展。在我们对培养过程的考察中也发现,学校教材主要采用正式出版的优质教材,近三年学校教师主编参编教材少,难以体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学校差异化培养人才的需要。也可见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应用型教材开发还未全面启动,与相关行业企业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合作不够。建议加大应用型课程教材建设的激励力度,鼓励教师联合行业编写出版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特色教材。

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保障,加大“三创”教育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建设和优化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三创”平台。也建议学校进一步强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五)关于学生发展

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我控制、自主学习能力还不强。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存在“及格万岁”思想。高年级学生中主动钻研专业理论、拓宽知识面的氛围也还不够浓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不够,不能较好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学风建设的联动机制尚需完善。应当进一步加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注重大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人文素养培养,要防止矮化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努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增进对学生思想引领、学业指导、个性化培养的指导效果。要继续改善学生指导与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全员育人机制。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

(六)关于质量保障

质量闭环反馈改进系统有待进一步闭合。质量保障系统虽构建,但多以常态化教学督导、教学评估、教学检查展开,尚未形成实质性的教学质量反馈、改进提升与成效评价等闭环反馈改进系统,停留在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等阶段;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对教学的常态监控机制尚未形成闭合,状态数据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与挖掘。

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主要来自督导、同行及学生评价,但三者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学生评教分数高且过于集中,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与使用。二级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校级体系衔接、互动也有待加强。

教学质量标准的执行也须进一步加强。学校虽建立了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但对主要教学环节有关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如有的课程考试题型偏少、难度偏低,有的试卷审批不严、批改不够规范、综合成绩中平时成绩无依据;有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宽泛、与专业吻合度不高,有的导师指导学生数偏多,开题、中期检查及答辩等环节质量监控须进一步加强。

建议进一步探索新型课程教学模式的质量评价体系,促进教师教学改进与学生学习提升;加强对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第三方跟踪毕业生调查评价信息的挖掘,作用于教学质量反馈系统,体现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页面不足时,可加页)

专家组长签字:    

                      

                                  

上一条:莆田学院接受教育部护理学专业认证 下一条:喜报:全省排名第二 莆田学院数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福建省高校本科专业评估成绩喜人

关闭